首页 理论教育 借力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力

借力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力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休闲+旅游”将成为未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迎来黄金发展期。因此,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为休闲产业提供重要的发展助力。总体来看,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主要有三种路径。下面将通过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建设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吸引力提升的重要关系。

休闲旅游近两年来已成为新兴旅游产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就医、健身、养老、旅游、运动、环保等与健康相关的需求日益增加,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正当其时。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田园休闲产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五年将扩大10倍,未来市场需求庞大,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乡村优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缓慢的生活节奏、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都为发展康养休闲产业提供了基础。

随着宁夏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宁夏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宁夏“休闲娱乐+旅游”的乡村文旅协同发展将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风尚标,成为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的新去向。乡村的食品、空气、自然资源、生活方式等,会不断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成为周末游、短期游、养老游的重要驱动。在开放方式上,强化休闲、生活、娱乐这些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在休闲产业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主要路径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也逐渐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诉求。“休闲+旅游”将成为未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迎来黄金发展期。因此,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为休闲产业提供重要的发展助力。总体来看,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主要有三种路径。

1.建设全覆盖的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在推进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均等化、标准化为主要方向的大潮流中,文化活动中心作为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端,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网络,也是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层阵地。为此,建设全覆盖的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吸引人群长期驻留的重要设施。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就要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必须努力推进平台融会贯通、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2.促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阅读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休闲娱乐需求,能够为乡村休闲旅游增色不少。总体来说,有几个点需要重点注意。一是便利型图书馆服务点的设置。这种类型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向下延伸方式,具有投入小、设置难度小、设置数量不受限制、方便利用等特点。如浙江玉环市图书馆联合玉环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农信书吧,在玉环农村合作银行各网店的服务大厅设立“图书馆服务角”,由玉环市图书馆统一配置自动借还机和图书2000册。二是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家庭化模式。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志愿者的居家环境里,即个人利用自己的居家为周边民众提供图书馆服务。如温岭市图书馆推出家庭图书馆建设计划。三是建在村级的自助图书馆。浙江省台州市在村级建设的和合书吧一方面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模式来改造传统的村级图书馆服务点,硬件设施配套水平高,服务运转高效,对于提升村级图书馆服务点的服务效能极为有利;一方面是把着眼点放在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之上,不拘泥于合作方的身份,为村级和合书吧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3.以文化产业来激活文化礼堂的活力,增加旅游吸引力

村级文化礼堂只是一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这个设施跟城市的文化设施之不同在于它没有专业化机构来进行运营,全靠村两委会组织村民自娱自乐,除了偶尔的“送戏下乡”在这里演出以及部分村庄有一些广场舞这类自发活动之外,它的空置是一种常态。所以,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村文化礼堂的设施建设只是第一步,设施建好后怎么用起来、怎样发挥它的功能,并且进一步发挥其旅游功能,是一个更值得探索的问题。下面将通过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建设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吸引力提升的重要关系。

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为背景,充分考虑了古村落保护和田园式生态环境建设这两大元素,打造了耕读堂、文化长廊、乡村记忆馆等特色设施。在此基础上,用一部分空间来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建成了花田市集手作区、柴窑田园馆、民俗体验馆、百花园、拓展训练基地等文化创意园区。颇具特色的田园环境与设施吸引了一群来自城市从事文化创意事业的年轻人,先后陆续引进了东篱陶艺、扶雅书院、如故手作、白纸储物、风力砂艺、香草手工皂、三十居、明澈裁缝、花田电影工作室等集销售、制作、展卖、体验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与原创设计的艺术家个人工作室。这些入驻的文化产业项目,给文化礼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如免费阅读、读书沙龙、电影欣赏、民俗文化活动、讲座等。

金大田村的模式既是一种文化礼堂的运营模式,也是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建设新农村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农村图书室的服务问题,因为依托于引进的扶雅书院这一文化类商业项目,村里就不再另外设图书室,扶雅书院承担了面向村民的公共阅读服务,村里也不再需要另外投入经费、人员与设施来解决公共阅读问题。由于扶雅书院提供的公共阅读服务受到村民的欢迎,在路桥区政府的主导下,路桥区图书馆跟扶雅书院进一步合作,建成了路桥区图书馆金大田村扶雅书院分馆。

(二)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协同的创新思路(www.xing528.com)

1.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构建街道区域性服务网络,即在乡镇范围内,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县级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总馆的同时也是乡级文化馆、图书馆的分馆。从而使得文化资源得以贯穿,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配送和人员的培训,实现上下(各级机构)、左右(同级机构)、内外(体制内外机构)的共建共享、互通互联、均衡发展,进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不丰富、服务不规范、不专业、人员不稳定等问题。

一是构建街道区域性网络。以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为手段,实现服务政策、服务质量的城乡统一,促进服务效能的提高。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是手段,目的是实现体系内服务政策的统一,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的区域联动,服务标准和质量的统一,最终促进服务效能的大幅度提升。

二是调配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相互流动。区域性服务网络主要任务是整合乡镇内的公共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阅读活动、调配文献资源。文化活动中心要发挥龙头作用,负责制定全域年度开展全民艺术普及、阅读活动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加强统筹调配和编排,并组织举办全域范围参与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或比赛,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学校、企业的图书馆(室)、职工书屋、文化室等成为分馆或基层服务点。

2.提档升级区域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

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区域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是在资源整合方面。全面整合文化系统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系统外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资源。并由重点城市延伸到其他区县,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场馆拓展到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文化机构,从而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二是在活动支持方面。为面向全市、全区或全乡镇举办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提供线上线下支持,如网络歌手大赛、阅读马拉松等。(1)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实现服务供给式与预约式相结合。通过数字平台预约服务,政府进行配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展开群众文化活动。(2)以移动终端为重点,实现活动提供单向式与交互式相结合。市民可直接利用手机通过微信分享、微博转发、评论实现线上的互动交流。(3)以实体体验为切入,实现虚拟化与实体化相结合,应用数字体验厅,数字手段全景式展现本土特色文化场景,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

三是服务管理方面。(1)根据服务产生的数据、信息,结合大数据对文化服务的发展进行预测、趋势分析、热点分析,提供文化活动绩效分析报告,继而根据活动绩效分析报告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活动或推出群众喜爱的服务或产品。(2)建立文化活动需求反馈征询评价机制,提供互联网络平台和移动服务平台,在互动板块增加点评块,既可以增强观众和活动举办者的交流,也方便群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督促文化馆改进和完善活动。

3.流动服务管理

流动文化服务,是指通过资源配送、服务延伸、城乡联动、区域交流等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形式。流动文化服务是解决偏远地区、人口稀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盲区、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地区等特殊区域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方式。

文化活动中心可以配合当地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工作,也可以依托数字文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工程推进文化服务建设,还可以依托于当地的卫生局、安全局等单位进行社区文化知识普及教育。2015年1月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中明确要求,根据基层实际,为每个县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