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概况简析

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概况简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讲,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苏州民营书店慢书房,响应苏州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指导性文件中提倡的“苏式生活”概念,开办读书活动送体验式民宿。目前,该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访,也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证明了文化馆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概况简析

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推手,它们肩负着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在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形式与建设方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讲,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雒树刚部长在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指出,“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公共博物馆的建设往往面临着投资巨大、效能不足的重要问题,这一点在乡村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许多博物馆在发挥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服务功能,将场馆逐步发展为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提升的重要载体。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在发展过程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自身丰富馆藏,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共享渠道,开发市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厚,对游客吸引力大,因此各大旅行社提供的西安旅游行线路中,都愿意将它作为一站;陕西历史博物馆也主动与各大机场、车站、酒店合作,放置它们的宣传材料,并为旅行社和酒店提供票务优惠政策等,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借鉴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引入“策展人”制度,推行项目制;在服务上,采取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提供优质服务。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特别展览、临时展览,合理定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也实现了千万元级别的收入。

在乡村,许多地方也通过公共博物馆提高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能力。乡村博物馆留住了乡愁,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农业文明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开始建设风格各异、规模不一的乡村博物馆,让人们有机会通过一件件打下历史烙印的老物件去真切感受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律动脉搏

例如,信阳西河粮油博物馆在乡村建设的圈子里已经有响当当的名气。自设计建造完工之日起,已斩获包括WAACA中国建筑社会公平奖大奖、住建部优秀田园建筑奖一等奖、GoldenPinDesignAward金点设计奖2015年度最佳设计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铜奖在内的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持续被国际媒体报道。

博物馆在创收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自我建设能力。比较典型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故宫的文化创意产业各项营收全部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故宫持续与各类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育活动年均在2.5万场以上;在场馆的开发利用方面,故宫对室内和室外环境进行了大整治,博物馆整体利用率和开放度都有大幅提升。

从乡村的情况来看,目前乡村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不错,但旅游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要继续落实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要求,在旅游旺季适当延长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将延长重点旅游区域博物馆开放和服务时间制度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指导各地博物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2017年,故宫编撰的《故宫服务》一书从二十个方面对故宫旅游公共服务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出台提升博物馆旅游公共服务政策文件的参照。

(二)图书馆、书店成为区域文化场景

图书馆、书店以往主要为本市居民提供服务,服务半径有限。但在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们也开始为更多外地游客甚至外国游客提供服务,将自身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地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形成文化地标,带动区域发展。目前,许多格调优雅、特色鲜明的图书馆和书店都开始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苏州的诚品书店等,都已经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和新的旅游、学习生活打卡地。再如北戴河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依靠沙滩、海洋的自然风景,营造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场景,成为当地居民和游人的重要文化服务点。这个仅有68个座位的图书馆三年来接待了近十万名游客,为传统旅游地北戴河再度赋能,使之重新成为北京甚至全国年轻小资游客的新宠。(www.xing528.com)

二是多点开设,不断增加服务半径。目前,“景区+书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发展模式。图书馆开始在人群集聚的旅游景区里建分馆,不仅为游客提供歇脚时阅读的闲暇时光,而且也更加深入地传播了当地的文化形象。乌镇、古北水镇等旅游景区,都有书店和阅读空间。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内复建的英华书院,不仅重现了古迹的样貌,而且可供游客在历史的氛围中阅读,同时除了提供有本地特色的图书,还可以出售当地的文创产品,更加丰富了休闲业态。

三是依托旅游提升阅读服务效能。目前,公共阅读的服务建设方式日益多元。北京密云净田舍生态休闲农庄,通过耕读空间建设,促进学生的自然类阅读热情。该农庄是一座由废弃学校危房改造而成的耕读主题民宿农舍,在密云图书馆的帮助下建成了农耕阅读空间,给孩子提供各种自然百科绘本,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苏州民营书店慢书房,响应苏州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指导性文件中提倡的“苏式生活”概念,开办读书活动送体验式民宿。住在书舍,早晨可以提供精致的苏州点心,上午逛街一起做手工、下午听苏州评弹。这种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很多中外文化名人前来,极大提升了全民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三)不断拓展文化馆服务内涵与职能

随着游客对深度游、体验游、沉浸游的重视,基层文化馆和文化站逐步成为展现本地真实文化生活的重要旅游增长点。同时,随着新项目的引进,文化馆的人群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通过打造若干品牌项目,拓展文化馆的旅游职能,提高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该文化馆利用小剧场真实展现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利用文化居委会展示居民集体参与社区文化决策的过程。不仅如此,文化馆还有“一米美术馆”“一米博物馆”等新项目建设,将周围的打工者、老街坊凝聚起来,共同参与集体文化生活。目前,该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访,也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证明了文化馆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上海松江区文化馆组织本省市文艺创作者到风景秀美的本地山水之间创作写生。让本地的文人能获得地方风土的滋养,更激发出创作的激情,同时以创作出的精品用于本地旅游的宣传。另外,文化馆的文艺演出也可在旅游景点集中展示,让游客领略当地群众的文化风采,展示当地文化风貌。借助旅游的传播作用,文化馆也改变了自身在旅游者中的形象。综合来看,国内文化馆通过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和供给范围,不断提升自身作用,拓宽职能内涵,最终通过文化资源的发挥利用,形成了多元化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四)依托文旅品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投资体量巨大,开发体系成熟,许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一般而言,网络的扩大有三个层面。

一是通过文旅宣传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人群和范围。上海市普陀区为发展旅游产业,推出中英文双语图文语音版普陀文体地图,形成了集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纸质媒介“四位一体”的普陀公共文化宣传平台。每年将2万份纸质版文体地图分发到普陀区各大酒店、宾馆,宣传海岛文化,推广文体旅游,让游客充分享受体验式文体旅游带来的快乐。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信息的普惠性宣传不仅广泛传播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而且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与范围。

二是扩大社会主体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在上海、深圳、成都多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已经具有多项成熟的经验。各地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有效载体,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城市15分钟文化圈、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益性文化基金会等作用日益凸显。在文旅产业的建设中,许多城市依托文旅项目投资运营,开展文艺演出、提供数字化场馆建设等,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是增加文化与旅游体验项目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在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中,“文化+科技”的旅游体验逐步推广,许多现代科技开始运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在秦始皇陵博物馆,通过类似人脸识别的科技手段,可以让游客把自己的面部和秦俑面部信息做对比,找到和自己“撞脸”的秦俑,增强文化的体验性。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全部洞窟进行数字三维建模,同时汇入相关文献资料,让游客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参与演绎敦煌壁画历史故事。[1]这些现代数字科技,多数依托文旅市场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千家万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