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与优化

宁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与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综合来看,全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即标准化、全覆盖、体系化和信息化。全区5市、22个县(区)也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宁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与优化

新时代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综合来看,全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即标准化、全覆盖、体系化和信息化。

(一)乡村公共服务发展标准化

1.全面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2015年10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办、政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参照《国家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结合实际制定了《自治区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将国家22条指导标准扩展细化为44条实施标准,明确了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为全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划定了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底线”。全区5市、22个县(区)也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完善协调督查机制

2016年1月,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下发文件,成立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23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实施、资源整合、考核评估等工作。相关部门发挥协调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对各市、县(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各地陆续出台了本地实施意见、方案和规划等。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范围,每年进行督导检查。

3.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

坚持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实施了一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全区乡村公共文化场馆的设施装备条件显著改善,为群众提供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从原来的5~6项普遍扩展到10项以上,群众享受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舒适度、体验感和获得感均得到有效提升。

4.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围绕重大主题,创排了一批精品剧目。组织各级文化馆、民间文艺团队推出优秀原创群众文艺作品600余件。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欢乐下基层等惠民演出活动,年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000余场。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举办“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三下乡”集中服务等十大类200~300余项文化活动,形成特色和品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权益。

(二)乡村公共服务发展全覆盖

加快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统筹资源,明确重点

2016年5月16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整合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广电体育等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制定《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服务办法》等。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行错时延时服务,开展图书借阅、亲子阅读、数字图书体验等阅读促进活动,探索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实现通借通还、共建共享。各级文化馆发挥阵地和人才优势,通过开办老年大学、组建文艺团队等形式,开展群众文艺创排演出、队伍培训、展览展示等活动,培训指导基层文化单位、组织举办活动。各乡镇文化站组织群众开展民间文艺展演、农民歌手大赛、秦腔比赛等文体活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有综合服务设施、有专门管理人员、有基本活动经费、有常态化群文活动、有稳定文艺团队的“五有”目标,具备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综合服务功能,有的还增设了非遗展示、道德讲堂、农村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等,有力增强了基层文化馆(站)的公共服务能力。

3.注重建设,服务民生(www.xing528.com)

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列入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每年扶持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民间文艺团队150个。目前,全区193个乡镇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站171个,达标率88.6%。

4.实现全覆盖全达标

2016年以来,宁夏强力推进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中央国家部委和自治区财政支持资金,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资金,按照“七个一”标准,在贫困地区建成127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达标。

(三)乡村公共服务发展体系化

试点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推进乡村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实现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统筹发展、提高效能,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2017年8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印发《自治区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确立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强化基层、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行试点建设。2017年确定银川市贺兰县、灵武市,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等8个县(区)进行总分馆制试点。边试点边推广,逐步延伸覆盖全区所有县(区)。组织全区12个县级图书馆、5个县级文化馆开展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建成图书馆分馆66个、文化馆分馆14个。贺兰县、西吉县、西夏区等地在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图文一体化推进、“六朵云”乡镇分馆、城市书房、馆外阅读联盟等典型做法,得到了在全区进行表扬奖励和示范推广。整合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器材设备等方面的统筹。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服务,宁夏话剧团30多年如一日,以“大篷车”的形成跑遍全区乡村,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民家门口,逐步探索出一条话剧创作、展演方式,创作了《闽宁镇移民之歌》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不仅收获25个国家级艺术奖项,而且赢得群众的口碑。此外,整合公共阅读资源与人才队伍,实行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才统一调配,面向基层群众提供宣传教育和公共阅读服务。还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设施,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面。

(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信息化

宁夏是较早实现全区五级电子政务网联通的省份,这为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宁夏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三大工程”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依托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全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乡村数字文化网络,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数字文化服务乡村发展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

十二五”时期,宁夏积极争取中央专项支持,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自治区级文化资源共享分中心1个、地市级支中心5个、县级支中心20个。通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互联网涉农服务、自治区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等合作共建,建成乡镇基层服务站193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266个,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现拥有数字资源总量100TB,其中自建资源10TB、外购资源90TB,依托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移动硬盘(光盘)等传输渠道方式向基层乡镇、村服务点推送资源,实现了电脑、电视、手机、投影等各种终端服务设备的综合运用。

2.公共电子阅览室扩展到乡村

积极争取文化部和自治区专项资金,以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并为电子阅览室配送电脑终端、桌椅和应用软件工具等。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171个,覆盖率达到88.6%,建成村级电子阅览室513个,覆盖率达到22.6%。2017年,结合实施全区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工程,盐池县、红寺堡区在各村全部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同心县共建成100个电子阅览室。吴忠市对标示范区创建标准,在全市建成358个村级电子阅览室,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16年以来,完成贫困地区9县(区)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33个村数字文化驿站设备和软件提档升级。

3.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向乡村延伸

“十三五”时期,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2532万元,重点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特色资源建设和基层服务推广活动。完成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宁夏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基本完成数字平台搭建,银川市、石嘴山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成上线运行。实施了《丝路宁夏系列专题片》《宁夏地方戏剧资源》等9个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项目。深入开展服务推广活动,在村、社区建设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点8个,举办全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技术骨干培训。

4.农村文化市场加快发展

在全国率先开展覆盖全区的规模以下文化及相关产业监测统计工作,建立全区统一的规模以下文化产业统计单位名录库,实现应统尽统,推动了包括农村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平。打造剪纸、刺绣、砖雕等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引导文化企业利用“互联网+”搭建电子商务等线上销售渠道。目前,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户中有18家文化企业专门从事剪纸、刺绣、砖雕等文创产品开发销售,占已命名示范户总量的27%,有效培育和扩大了农村文化市场。搭建农村特色文创产品展销平台,组织农村特色文化企业参加中国西部文博会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及银川市文化创意艺术节等活动,依托电视、互联网、微信等线上平台同步推介宣传宁夏优秀文创产品、民间艺术和非遗成果。2020年,银川市政府筹建非遗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联合农村电子商务机构,拓宽优秀非遗产品销售渠道。西吉县筹建“智慧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六朵云工程”,在两个乡镇、24个村试点,配备触摸式电子屏等智慧服务终端设备,建成后可提供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网络阅读等各类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