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女性情感免疫力:自我保护与自我救赎的必备能力

培育女性情感免疫力:自我保护与自我救赎的必备能力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确实对感情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感情更加倚重。所以,情感免疫力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救赎的稀缺能力。对于多数女性来说,只要有过恋爱经历,就可以自然生成一些情感免疫力,理性的空间就会比之前拓宽一些。如果一个女子在而立之前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情感免疫力,那么中年之后的情感错误,对人生的负面影响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培育女性情感免疫力:自我保护与自我救赎的必备能力

“男人是行为的动物,女人是感情的动物。”这是法国19世纪哲学家孔德给世间男女下的一个定义。由此可见,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确实对感情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感情更加倚重。

众所周知,“女人为爱而性,男人为性而爱”。心理学研究证实:女性的生理需求产生于女性心理特征所特有的情绪满足需求,而女性的心理活动,则相对于男性更为细腻敏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多态

相对于男性的多情和绝情,专情乃至于痴情才是女性情感活动的显着特征。一旦一个女性对异性付出真心,就很容易把他当做生命的全部,将情感全然寄托于他。

男女相爱时,除了当下热恋的女子之外,部分男性还可以在心里容纳若干个“她”,有前女友,有红颜知己,有好妹妹……而女性则不同,当她和所爱的人在一起时,她的所思所想、所嗔所怨、所感所为,都只是围绕那一个“他”,很难将精力和情感抽出,再分配给其他人。

因此,古往今来,我们在爱情经典中看到的,多是痴情女子和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花心男子“始乱终弃”的悲剧情节中,把同情和感动给予被损害被抛弃的专情女子。而在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和传世情歌中,我们也不断地被痴情女子“山无棱,天地合”的专一决绝而震撼着神经,被她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诚坚定而荡涤着认知。

然而,也正是女子这份动辄对情人忠贞不渝、一动真情便要生死相许的执着情怀,影响着女人对情感的判断,引导着她们对情人的考量,甚至会影响到她们对自身的评价和对自我需求的感知。所以,情感免疫力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救赎的稀缺能力。

对于多数女性来说,只要有过恋爱经历,就可以自然生成一些情感免疫力,理性的空间就会比之前拓宽一些。因此有人说,恋爱就像疫苗,“感染”过、受过伤,才能生成判别的智慧,才能学会如何规避垃圾情感。

在我看来,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应该如此。如果一个女子在而立之前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情感免疫力,那么中年之后的情感错误,对人生的负面影响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有这样一个比喻:女性一生之中有十次恋爱,如同爱情路上的十级台阶。不登上这些台阶,她就永远无法站在高处看风景

其实,每一次恋爱的经历,都会将我们的爱情观一步一步推向成熟,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和感悟。如果爱来爱去总是重蹈覆辙的话,那就只能说明,我们的恋爱经历并没有使自己获益,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管理能力获得免疫。

很多朋友把林徽因奉为女性中的超级赢家,并把她当成人生的终极榜样。徐志摩对她终生难忘,梁思成对他终生不渝,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而此三位男子,皆是风流才俊、人中之冠!最令人称奇的是,虽然三人同爱一人,但一直心甘情愿,从没出现“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丑态,全都尽心竭力地维护着林徽因的美誉。

林徽因与三位才子的故事被传为佳话,生前被人仰视,故去后依然被很多人视为女神。这样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佳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1920年4月,16岁的林徽因,在游历欧洲的途中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学识渊博、谈吐风雅、气质俊朗的徐志摩,迅速获得了林徽因的青睐,但是林徽因有自己的底线,她无法和一个有妇之夫纠缠不清。

在给徐志摩的信中,她说:“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24岁的徐志摩,当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而其妻张幼仪的腹中正在孕育着第二个孩子。然而,信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徐志摩,在接到回信后直接走火入魔了。为爱而疯狂的徐志摩,先是逼迫妻子打胎未遂,又在妻子生产后,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让张幼仪被动地成为民国以来“新式离婚第一人”。

然而,徐志摩对前妻的残酷,也惊醒了林徽因。她经过冷静的思考,决定与徐志摩拉开距离。当徐志摩拿着离婚协议书去找林徽因时,伊人已经远去,不辞而别。

有很多少女,在爱情的电光火石中,总会被自己飞蛾扑火般的坚定而感动,甚至会为爱而不惜跟全世界作对。但在林徽因与徐志摩的这段爱情中,呈现出了一个反典型的角色置换:林徽因处理感情时的“稳、快、狠、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爱情免疫力”的聪慧少女。她依赖直觉和理智,成功规避了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转而为自己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了一位真正适合共度一生的伴侣——梁思成。

纵然,林徽因的美貌、家境、才华和眼界,都是助力她获得“爱情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但必须承认,林徽因之所以在情感上睿智早萌,很大程度得益于她博闻强识、交游广泛,年纪轻轻就树立了一种正确健康的异性观。

正是这种正确健康的异性观,让林徽因可以用理性大于感性的态度去评价恋爱对象,评估自己与对方未来的种种可能,从而规避了很多潜在风险。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化名)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后于2020年4月11日去世。包丽母亲称其受男友折磨而自杀,相关聊天记录显示,在包丽自杀前,其男友牟某曾向包丽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要求。

该事件引发了舆论对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PUA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由此,一个在全球有600万拥趸的爱情骗术产业链——不良PUA培训,也从暗处被高光聚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不良PUA(Pick Up Artist)培训,系统地向男性传授所谓的“爱情搭讪术”,但实际上,他们所售卖的是如何物化、奴化女性,如何以精心设计的套路,去捕获女孩的芳心,禁锢女孩的精神。从骗色,到劫财,再到精神控制,甚至用爱的名义,鼓励女孩子做出自我伤害的事。

少女遇到爱情,这是人生中多么美妙的经历。但如果在此刻,她们遭遇的是PUA策划的伪爱情,女孩的一生将毁于一旦。

究竟该如何鉴别这些受过系统训练的“渣男”?如果女孩已经陷入了这种危险的感情,并已经被精神控制,如何才能帮她们甩脱恶魔设下的精神镣铐?我想说,爱情从来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想识别虚情假意的男子,识别爱情骗局,请先学会爱自己。

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中,最貌似爱的东西,都建立在等级和从属关系之上。比如,臣对君,是“忠”,君对臣,是“礼”;妻对夫,叫“贞”,夫对妻,叫“仁”;子对母,叫“孝”,母对子,叫“慈”……而那种平等互逆、温情缱绻的爱,则有可能刚刚在繁复的封建礼教中冒出头,便会遭到打压。

梁祝白蛇传杜十娘、孟姜女……那些经典爱情故事,无一不被演绎成悲剧的绝唱。这些基调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但如果不在正确的分析和引导中加以解说,就有可能被女性潜移默化成爱情的范本,从而树立起一种卑微的爱情观,顺从而悲观地看待爱情。

由于封建思想和民族性格的原因,我们对爱缺少热情直接的表达,传统文化中又缺少对爱的讨论,成长历程中又很少有人严肃地教过我们如何去爱,即使在当下,其实很多人依然不知道,健康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模样。(www.xing528.com)

在亲身体验爱情之前,女性对爱情的印象多数来自于父母感情、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电视网络和道听途说。在各种信息途径中,爱情以各种面目,输入到我们的认知中。从理论上讲,父母感情对子女的参照作用,应该是最强大的,然而在现代家庭中,父母辈的感情生活,能被子女认可的可谓少之又少。

因为父母辈的感情模式,大都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在上一代的爱情中,夹杂着时代背景所造成的诸多无奈,而父母“秀”出的情感生活,也是千疮百孔,很难对子女具备说服力。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居然将妈妈的感情生活,当做了激励自己的反面典型。因为她看到了妈妈的不快乐,也看到了妈妈在两性关系中的失败,所以她们会更加热衷于,通过其他渠道,探寻更加理想的爱情。

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们,青春在燃烧,荷尔蒙在沸腾,她们像小鸟渴望天空一样,渴望着爱情。也许,她们个个博闻强识,古灵精怪,能说出一堆堆爱情箴言,但实际上,科学而严肃的情感教育,在她们头脑中,却是一片留白。

东方的耻感文化,使得我们至今谈爱色变,谈性色变。当四岁的女儿望向父母,认真请教“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什么叫结婚”时,父母经常一脸苦笑,顾左右而言他,用一句“你现在还小,长大了再跟你说”而搪塞过去,甚至还有的父母会说:“小孩子问这样的问题,你羞不羞啊!”

从那时起,对两性情感的探寻,在女孩的心中,就开始等同于不可言说的羞耻。转眼间,当父母早已忘记了“等你长大了再跟你说”的承诺时,那个小女孩已经亭亭玉立,到了婚龄。父母又错误地认为,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对婚恋无师自通,于是开始拼命对她催恋、催婚。

直到有一天,女孩陷入了了一段不良感情之中,她居然不顾父母的反对,决定为爱与父母决裂,毅然投入一个爱情圈套。此时的父母,不知是否会想起,她在四岁时,曾热切地期待指导,但遭到了敷衍和拒绝。

很多时候,正是一些父母的无知,让女孩子的情感认知还停留在童年,也正是父母的不作为,间接地将女孩送入了“渣男”的怀抱。实际上,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女孩的情感教育,则更加需要用春风化雨式的循循善诱,去对抗四面八方的误导。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道德体系中,一直对男性和女性实行赤裸裸的“双标”。在两性关系中,封建传统文化倡导的是,女子以付出、隐忍和自我牺牲来陪衬对方,方为美德。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上,女性已经全面、无差别地参与到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她们不但更多地负担家庭建设、子女教育,而且与男性一样,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大展拳脚,创造着与男性相同的社会价值。

与之相应地,平等互助的爱情和婚姻,对等分工的家务劳动,父母分工合作的育儿方式,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凸显的意义。传统在被继承的同时,必须不断被时代所积极改写,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女同胞们必须保持清醒,必须坚定地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如果对方总是打击你、贬低你、否定你,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你的人,会珍视你的自尊,让你愈发肯定自己。

如果对方对你忽冷忽热,若即若离,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你的人,不会用这种方式折磨你。

如果对方总是让你痛苦,甚至怀疑自己,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你的人,会给你正能量,让你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感激。

如果对方总是让你降低人格,臣服于他,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你的人,绝对舍不得对你进行人格侮辱,更不会通过侮辱你而获得满足——这种自卑的人,也没有能力爱你。

如果对方对你有诸多不满,却又反复纠缠、不愿放手,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情里的人是自由的,试图纠缠、禁锢你的人,绝对不会爱你。

如果对方提出,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惩罚你,那肯定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因为爱你的人,不会用这种残酷而变态的方式去对待你——那不是爱你,而是在驯化你。

好的爱情,会让人越来越自信。他向你输出正能量,给你勇气和力量。

好的爱情,用快乐来滋养你。良性的情绪互动,会让彼此充满幸福感。

好的爱情,让彼此身心健康。沉浸在好的爱情中,你不会整天与眼泪、叹息、戾气、焦虑这些负能量为伍。

好的爱情,让彼此携手成长。爱你的人,会拉着你的手,一起向希望奔跑。不爱你的人,才会强迫你,假装以爱的名义,为了他而自我牺牲。

好的爱情,让你充分感受到自由和平等。爱你的人,不会通过让你放弃自由和自我,来彰显自身魅力。

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女同胞们必须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判别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请对异性不卑不亢,不过度抬高自己,也不过度取悦对方。

正在追寻爱情的女孩们,请一定要珍视自己的羽毛,拒绝短期内的亲密关系。“渣男”们闪电式追求性爱,最主要的是为了节省追求成本。多考察和考虑一段时间,对方就会觉得投资周期太长,就会自动撤离。因此,拒绝短期内亲密关系,既验证了对方的诚意,也保护了自己。

请坚定地爱自己,倾听自己。不以对方的标准而轻易否定自己,甚至改变自己,不为权贵而折腰,不把爱情当交易。天下骗局,无不瞄准人性三大弱点——贪、懒、虚荣。无本生利,是贪;不劳而获,是懒;好高骛远,是虚荣。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由己及人,才是爱情。

愿所有的女性都能练就一双慧眼,可以拨云断雾,明辨真假,找到真正的爱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