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派的发展方向与中西方理论差异的交流融合

中国学派的发展方向与中西方理论差异的交流融合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今后,中国学派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中国学派总结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针对国际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与中国学派的内在联系越发紧密。建设中国学派,不仅要明确中西方理论的差异,更要理解这种差异形成的社会历史过程,增进彼此理解,促进中西方理论的交流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中国学派在全球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从而引领全球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但在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今后,中国学派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提升理论品质。应致力于形成兼具科学性与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学派总结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针对国际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今后需要将这些相互关联但又彼此不同的议题整合起来,在相关领域实现核心概念共享与核心问题共通,从而将中国学者的理论创新融合起来,形成系统解读国际关系的中国理论体系。同时,还需要理顺这些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是解决彼此在本体论立场、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上的一致性问题,提高中国学派的理论逻辑自洽性。此外,还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并赋予其现代内涵,突破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国际关系在时空与文化上的界限,形成既能科学解释国际关系现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扎根外交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现实解释力。中国外交是中国学派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中国学派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外交的关联性,与外交实践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国家的外交需求推动外交理论创新,而外交理论成果又为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拓展外交空间提供支持。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与中国学派的内在联系越发紧密。“一带一路”倡议超越西方国际体系的局限,将中国学派对优化国际治理体系的构思具体化;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打破国际关系中大国争霸逻辑,印证了中国学派提出的大国之间协调相互关系、维持互动过程的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则直接为中国学派提供了新的核心概念。在今后的研究中,中国外交与中国学派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加强。(www.xing528.com)

推动交流合作。要努力提升中国学派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中国学派,不仅要明确中西方理论的差异,更要理解这种差异形成的社会历史过程,增进彼此理解,促进中西方理论的交流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中国学派在全球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从而引领全球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中国学者不仅要学会在中西方理论岛之间穿行,更要搭建起中西方理论沟通的桥梁,促进中西方理论的交流与合作。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