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保障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社会保障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学科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首批社会保障专业研究者与专任教师的学历与研究背景多样,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打开了社会保障研究视野。尽管来自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仍在关注并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但社会保障学科专任教师已经成为研究主体,这是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从多学科交叉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是这一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与任务。

社会保障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科的诞生,是以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背景的。1998年,落实“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三条保障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进入全面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时期。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变革相伴随,从1998年到2018年短短20年间,社会保障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如下特色。

社会保障专业发展迅速,专业人才培养渐成规模。伴随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学科也获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首批招收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高校仅8所,招收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的高校仅3所,招收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的高校仅1所。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在教育部备案和经审批可以招收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达179所,其中近百所高校设置了社会保障系,年招生规模近万人;拥有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的高校达60多所(不含在相关专业设置社会保障专业方向的),拥有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点的高校有10多所,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近1000人。这表明社会保障专业已成规模。

研究者与专任教师从多学科交叉逐渐走向专业化。一方面,首批社会保障专业研究者与专任教师的学历与研究背景多样,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打开了社会保障研究视野。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学科独立办学近20年,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社会保障专业研究者。这些年轻学者较之第一代研究者更具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与国际视野,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尽管来自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仍在关注并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但社会保障学科专任教师已经成为研究主体,这是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从多学科交叉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www.xing528.com)

服务于社会保障改革的能力不断提升。没有1998年的社会保障改革,社会保障学科就不可能诞生。因此,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是这一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在社会保障成为独立学科之前,一般是经济学者、社会学者和商业保险专业教师等以跨界或兼业身份开展社会保障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经验,为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决策提供参考。社会保障学科诞生后,伴随专业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直接服务于社会保障改革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2000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率先在中央部委成立咨询委员会,开启了专家学者参与社会保障改革决策咨询的先河。这批咨询委员被认为对世纪之交的社会保障改革作出了直接理论贡献,但14位咨询委员主要来自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口学领域,专业从事社会保障研究的仅1人。到2007年,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理论学术界组织开展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其中高校社会保障专任教师占60%以上,核心组成员中社会保障专家占80%以上,所完成的重要成果《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及其衍生的四卷本成果,被誉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体系建设的全景式理论蓝图,为2008年以后的社会保障重大改革与社会保险立法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这充分反映了专业队伍建设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