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加快完善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攻坚的重点主要包括: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国企改革,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学者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突破: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和讨论的焦点。面对新常态下市场主体对健全市场机制的更高要求,党中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论断。经济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够使各种要素的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同时,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应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为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也是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学者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是双向混合而非单向混合,由谁控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应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助推器。还有学者提出,不能指望“一混就灵”,有了好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还要有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运营机制、好的企业文化和人才团队,并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www.xing528.com)
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的现象并存,消费需求外溢问题突出,反映出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在供给侧。党中央着眼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一些经济学者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忽视供给侧、在政策实施中缺乏适当的供给管理工具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要加强对供给侧的研究,把供给侧管理作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工具,通过优化要素供给结构、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而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经济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突出成就和未来前景展开深入研究。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世界市场空间、有利于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有利于推进中国全方位开放、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从进一步加强同其他经济体的战略对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加快落实相关项目和方案、提升经贸合作区的服务品质和层级等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