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经济特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开辟新机遇

建立经济特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开辟新机遇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特区建立后,深圳面貌迅速发生改变。当时建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随后又兴办了海南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创举。特别是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基础。

建立经济特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开辟新机遇

距离香港仅一水之隔的广东深圳,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与香港的发展差距仍然十分悬殊。那时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都市,而深圳只是一个小镇。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生变化。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当时,内地依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深圳的经济则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内地只有小商小贩经营,而深圳则可以成立和发展私营企业。

于是,深圳成了国内最早开放的地方。经济特区建立后,深圳面貌迅速发生改变。内地各省市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深圳,内地各省市的人才同样源源不断地到深圳去寻找发展机会。深圳也是最初的农民工就业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深圳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香港。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马路一条条又宽又平。深圳再也不是一座小镇,而变为一座国际性城市,规模比香港大很多,人口也多于香港。难怪全世界都称赞“深圳速度”。

当时建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随后又兴办了海南经济特区。刚建立经济特区时,在内地一些场合还能听到“深圳姓社还是姓资”的议论。这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深圳的转变在不少人看来已超出了常规。到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到深圳考察的讲话在报纸上发表,此后深圳“姓社而不姓资”的看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人们更加清楚怎样判断深圳的制度属性:难道深圳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试验区吗?难道深圳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政府的管辖区吗?(www.xing528.com)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用外资引进、管理和技术,更在于开拓出了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法和研究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在于得出了一个新的认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也是改革;在于开辟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试验场——经济特区既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也是理论创新的大平台。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和有力引擎,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经济学也完成了从研究封闭半封闭经济体到研究开放型经济体、从研究稳态经济体到研究转型经济体、从研究计划经济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华丽转身。特别是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