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能力的高度,对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这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科体系指明了方向。
法学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法治人才、产出法学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需要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述学立论、资政育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学理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必须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重大命题、核心观点,为发展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治理论体系作出学术贡献。(www.xing528.com)
回答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如何依靠法治更好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推动法学学科体系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就要从研究和回答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出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站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的高度,大力培养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加强法学学科之间以及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拓展法学学科知识面,实现法治人才培养的多学科共同参与;打破理论教学和法治实践之间的壁垒,将实务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高校,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优化完善法学学科体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展法学一级学科,扩充法学知识容量。优化法学二级学科,使法学二级学科既包括传统学科和冷门学科,也涵盖前沿学科和新兴学科;既包括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也涉及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促进法学与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研究交叉融合,推动国家安全法学、党内法规学、数据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监察法学、应急法学、司法鉴定学等交叉研究蓬勃发展,使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