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设定合理的期限,我们只要确保自己能够在该期限内完成任务即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完全卡点地完成任务并不常见,多数时候,我们不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就是出现了延迟状况。说到延迟,大家自然而然地会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并且认为延迟会破坏个人的工作效率,考虑到目标价值的时效性,延迟往往意味着失败。
至于提前,多数人都存在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要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前了,就证明了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就认为自己在时间管理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在这种思维下,有些人会想方设法尽快完成工作,并且想办法将目标的实现大大提前。
但是提前完成任务并非总是合理的,尤其是大幅度提前实现目标,这对个人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帮助,对个人的时间管理也没有多少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总是会自动填满时间,比如我们明明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任务,但是既然规定时间是2个小时,那么我们就会有意放缓速度,将工作做满2个小时。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千方百计用1个小时做完原本需要花费2个小时的工作,另外1个小时则用来做其他事,在很多时候,这种速度和效率确保了我们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大幅度压缩会导致我们盲目追求速度而不考虑实际情况。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每个人都随着高速运转的机器在生活。只要机器转动的频率够快,那么我们将会一直被机器推着往前走,始终疲于奔命。与此同时,外在的诱惑越来越多,个人的欲望也一直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这种膨胀的状态实际上会让我们不断想要追求更多的东西,会让我们一直处于追求和工作的状态中。
我们正在追求快甚至更快的生活方式,通过迫使自己变得更快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表面上看这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我们的工作速度往往决定了我们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从而占据优势。但是完成一件工作的复杂程度通常要比我们设想的更加麻烦,正如侯世达定律所说的一样:“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加上一些意外事故的出现,都使我们无法更加轻松地完成任务。
目标实现的期限一般都是经过合理计算和评估的,它考量了个人的能力、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这些期限通常都比较准确,往往只留下一点儿盈余时间。如果大幅度提前完成任务,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大幅度压缩的时间内做完所有的工作,而这会增加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这种高压环境未必对个人的发展有益,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导致工作状态越来越差。
另外,大幅度提前完成任务会导致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步骤被压缩,这样往往很容易导致工作出错。因为我们失去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思考时间,失去了反省和检查的机会,这些导致我们无法像平时那样仔细认真,最终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工作速度上去了,但是效能却在下降,这显然不是时间管理的初衷。
一味地提升工作速度实际上并不明智,将个人的工作速度调整到与目标实现期限差不多的节奏才是比较合理的做法,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和节奏上工作。在这个节奏上,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外在的压力,并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同时又不至于被这些压力压垮。可以说,只要目标的期限设置得比较合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味地加快速度。毕竟速度并不能代表什么,脱离稳定性的速度并不可取,不能带来良好效果的速度同样不需要。
在2010年,笔者参加了上海举办的某次中小企业管理峰会,有人在峰会上提到了工作速度这个问题,并提出了“速度同样会甩开目标”这样的观点。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就是,大家一味求快,将发展速度摆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结果很多企业都在快节奏发展中出现了负面效应,企业内部的时间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本依靠速度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最后在速度中失去了先机。(www.xing528.com)
正因为如此,这个观点很快赢得了在场多数企业家的认可,在那一天的峰会上,大家纷纷建言,提出了各种适当控制速度的方法。
◆提升技术的同时,加大监督和审核的力度,确保速度与稳定性达到平衡;
◆将总的目标切分成小目标,然后逐步按照每个小目标去奋斗,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速度;
◆把握好工作流程,确保能够关注每个必要的工作环节,避免追求速度而压缩步骤;
◆工作认真负责,保持更好的投入度。
尽管通过提升技术和改进工作方法,我们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是在一些采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工作中,我们在设置目标期限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将原有的期限缩短了一些,或者说我们在进行目标期限设置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必要再去盲目地加快速度。
时间管理并不是单纯地让我们变得更快,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工作效率和速度,最重要的还是效能,是时间利用的价值,速度只是实现和提升这些价值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速度的提升往往只是技术层面的改进,远没有深入时间管理问题的本质(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不能盲目提升速度,而应该让速度的设置与目标的实现保持一致,这样时间管理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