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一个朋友一直处于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的状态中,连去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会在节假日陪同孩子、妻子去公园了。同事们也不敢再邀请他参加聚餐,因为每一次得到的回复必定是:“我现在很忙,下一次好吗?”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中,让人觉得他总有干不完的工作。他自己也经常解释道:“我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这些都是需要完成的。”但我根据观察发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有太多工作要做,而是因为他对时间的利用不当。这位朋友其实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角色,他也没有多少必须去做的重要工作,而他却每天都一副很忙碌的样子,很显然,一切可能只是他自己在瞎折腾。首先,最近一个星期他做的事情并不多;其次,他做的很多事情根本就可做可不做,一些甚至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他所谓的忙碌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具事业心,让自己看上去不是公司里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已。
这听起来足够讽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物,他们有自己的公司、有辉煌的业绩、有蒸蒸日上的事业,但他们看上去也没有我这个朋友这么忙,他们有固定的休假、有各种娱乐活动,还能够抽出时间做点儿其他事情,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会抱怨自己有多忙,不会整天将“我很忙”当成一个借口。那些觉得自己忙得连放松时间也没有的人,那些看起来比最伟大的企业家和科学家更忙碌的人,很有可能是时间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我们真的很忙吗?我们的忙是停留在要做很多工作的阶段,还是说我们一直都在忙着做事——有可能只是一件事?
我只能说这种状况很悲哀。我们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重要人物一样,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在工作方面的失误与无能罢了。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可能一团糟,我们还没有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我们没有找到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工作方式,没有掌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的能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累,而实际上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增加,我们仍旧处于一种困顿的状态,仍旧处于一种给自己不断施加压力和制造麻烦的可怜状态。很多时候,忙碌的假象就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我们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每天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每天都有一大堆麻烦而琐碎的工作要做,我们整天在一大堆的邮件和文件资料里翻来翻去;我们整天紧绷着脸,不停地长吁短叹。对此,我们可以进行分析。
首先,弄清楚自己究竟要做多少工作,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个超级大忙人,是不是要一个人扛起大多数的工作任务,是不是真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其次,明确这些工作的难易程度,了解这些工作是否在制造麻烦,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和脑力,了解这些工作是不是真的让人感到力不从心。(www.xing528.com)
再次,明确自己的责任,看看自己是不是对这份工作负有最大的责任,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复次,要尽快弄清楚这些工作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做,看一看处理这些工作的时间成本有多少。
最后,看一看我们是否找到了正确的工作方式,看一看我们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为地给自己制造了很多麻烦。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所做的那些工作有很多是非常简单的,有很多是不必要去做的,有很多只是我们人为搞得更加混乱了而已。如果将这些工作从头捋一遍,就能够发现,一旦我们认真去做,几乎在工作时间内就能够轻易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有盈余的时间,根本用不着加班。因为,真正要应付的一些重要工作其实并不多,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多,真正属于个人承担的那一部分工作同样不多。
有的时候,我们会错误地将数量作为一种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我们多生产了几件产品,多加了几个小时的班,就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的工作很不错,就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表现得要更好一些。但工作显然和数量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有意义的是工作质量,可以说,只有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工作中创造的数量优势才显得有意义。很显然,有时候我们忙得几乎毫无道理,我们也没有必要羡慕那些加班最多的人,更没有必要像那些每天都把全部时间泡在工作上的蛮干者一样,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创造比我们更多的价值,对于他们每天所做的一切,我们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人为地将自己的工作复杂化。运用了错误的工作方式,错误地估计了工作的难易程度,甚至将工作变得更加混乱。这些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最终导致我们时刻处于一种忙碌而没有效率的工作状态中,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
现在,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我们将会长期处于忙碌的状态,将长期处于时间不够用的状态,并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我们一直都在低效率、低产出的时间运用中消耗自己。从长远来看,这对个人的身心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