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以视力残障人员为服务对象,按照评估标准,部分图书馆需专门设有盲人阅览室,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并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按残疾人的类型细化服务对象,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其他类型残疾人的需求。出行环境的便利性、可及性才是影响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特服馆员的培训。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1700多万为视力残疾人,约占1/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把我国残疾人分为7种类型: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以视力残障人员为服务对象,按照评估标准,部分图书馆需专门设有盲人阅览室,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并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按残疾人的类型细化服务对象,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其他类型残疾人的需求。

(二)残疾人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是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新建和改扩建的图书馆为彰显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在残疾人服务设施和设备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过分追求残疾人服务区域规模和设备功能的齐全。但这种“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忽略了残疾人服务中制度的便利性和空间位置的便利性两个关键因素,给残疾人接受服务造成极大不便。因为这些残疾人文化服务场所大都只能辐射到图书馆周边的一定范围,对于较远范围的残疾人使用文化设施极为不便,这些远离残疾人生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乏服务的精准度和便利性,从而造成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设备大量闲置,而一些残疾人服务社区设施匮乏的现象。

(三)图书馆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设施,并不一定能够吸引残疾人来到图书馆。出行环境的便利性、可及性才是影响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需要比较完善的残疾人交通出行环境,如室内环境障碍交通设施无障碍、信息标识无障碍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但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公交车、地铁、地面引导设施、语音系统提示等方面的无障碍社会环境的建设与残疾人需求有很大差距。很多公交车不愿意运载残疾人,司乘人员对于残疾人上下车的长时间等待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包容。我国社会应努力培育无障碍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鼓励民众为残疾人无偿提供各种帮助并给予宽容。

(四)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在诸多方面存在不便和障碍,需要提供特别援助才能保障其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身体健康的读者,无论是正式馆员还是流动志愿者均未接受过特殊服务的培训,图书馆也没有专门配置具有特殊技能(如手语、唇语、盲文等)的馆员,与特殊服务对象的沟通存在障碍,无法胜任残疾人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特服馆员的培训。如聘请特殊学校的教师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还可以派特服人员到特殊学校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www.xing528.com)

(五)公共图书馆面向残疾人的服务以到馆服务为主,服务形式主要包括赠送书刊等,对到馆的盲人提供阅读辅助和咨询服务等,为数不多的阅读推广活动也主要集中在各类残疾人节日前后,如国际残疾人日、全国助残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等,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无法真正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建设多样化服务方式,组织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助残服务。如辽宁省图书馆开展的“对面朗读”活动从2005年开始定期走入沈阳盲校,通过与盲童聊天、讲故事等轻松的方式与他们成为很好的“会话伙伴”,10多年来从未间断。“手语世界”培训班以手语培训的方式向志愿者普及手语知识,有效组织更多的人走进听障者的“无声世界”,为普通人和聋哑人之间增进了解、深入交流创建了和谐的环境,并通过文化服务为听障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如鞍山市图书馆和鞍山市盲人协会联合开展的“你想听我来读”阅读推广活动,为广大视障人士提供了一个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残疾人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公共图书馆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作与努力,实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扶残、助残机制,为残疾人读者提供更有人文关怀的服务,让残疾读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更有尊严地平等享受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