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弱势群体的相关理论研究,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对于其所服务的特殊群体对象界定为:使用传统图书馆资料上处于劣势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利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人群,如聋哑人、肢体残疾人、福利机构的老年人、居家不能外出者、医院或监狱不能外出人员。
在欧美国家,众多学者对弱势群体的概念主要侧重于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来界定。美国社会工作专家Rothman指出: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因缺乏生活机会而造成的依赖性人群,其中包括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年老体弱的人、丧失父母或丧失监护人资格的儿童。
我国在2002年3月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社会上将弱势群体的范围定义为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种类型,生理性弱势群体是由于年龄、疾病等生理原因造成的,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社会性弱势群体基本上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包括“贫困人口及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等特定人群。公共图书馆视域下的弱势群体是指普遍意义上的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一)弱势群体的形成因素及特点
弱势群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自然社会生态法则来讲,弱势群体是社会客观存在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优胜劣汰是自然现象,所以产生了弱势群体;二是社会和自然发展会对人们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和身体情况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单位人员的减裁、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以导致弱势群体的产生;三是个体自身的特殊性,如性格缺陷、身体缺陷、心理问题、智力障碍、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的高低等都是导致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弱势群体的突出特点是自身在经济、政治或能力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自身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以在现代社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二)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的界定
公共图书馆视域下的弱势群体读者有别于上文所述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指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致使其在公共图书馆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查询、获取和利用,并在信息查询、获取和利用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
1999年,曼谷国际图联大会发表的《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断增长的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差距》一文中,将弱势群体读者称之为信息贫穷者;2006年,中国文化部提出“文化低保”的概念,也是对信息弱势群体的鲜明阐述。具体而言,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获取信息资源渠道较难的弱势群体读者,如服刑人员、农民;第二类是利用信息能力较低者,如文盲、学历水平低的少年儿童等;第三类是指身体或心理上有阅读获取信息的障碍,如视障者、聋哑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www.xing528.com)
(三)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的特征
1.信息查询、获取和利用方面能力相对较弱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闭塞、信息的查询和利用交流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视障人士无法用眼睛阅读报刊、观看讲座,身体残疾的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来去自如地到图书馆借阅文献获取信息,年龄偏长的老人因行动不便、视力模糊加之缺乏利用新媒体的能力,他们在查阅图书馆信息资源及资讯时存在诸多问题。
2.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弱势
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普遍存在的特点即是身体和身心的劣势比较突出。由于他们身体和心理障碍的客观存在,导致他们在政治地位、经济水平、社会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或自暴自弃、或沉默寡言、或自卑敏感,处于被动及脆弱化状态,这些直接导致了他们获取信息少和利用信息率低等问题的出现。
3.有较强的社会依附性
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读者还具有对社会强烈依附性的特点。由于身体的残疾、身心的残缺、能力的不足致使他们在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和资讯时处于被动和劣势状态,他们仅凭自身的力量,获取信息知识存在一定难度,他们需要图书馆的社会力量予以帮扶才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弱势群体读者服务,满足他们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