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及其特殊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及其特殊服务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馆的读者,随着现代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平台的建立,有时也把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称作“用户”。正式读者在图书馆登记注册,并领有借阅证件,享有固定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临时读者未与图书馆建立正式借阅关系,凭身份证件偶尔利用图书馆。潜在读者是指有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或权利,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的人。图书馆有义务向他们提供盲文书刊、音像设备以及诵读、手语等特殊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及其特殊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馆的读者,随着现代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平台的建立,有时也把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称作“用户”。总之,凡是具备阅读能力和行为并能接受文献信息作用的人,都可称其为读者,他们既是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主体,同时又是一切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客体,是图书馆服务中信息交流系统的核心因素。

(一)图书馆读者类型

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各具特征的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体现了他们特有的文献需求和阅读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读者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状况可分为现实读者和潜在读者。

现实读者又分为正式读者和临时读者,个人读者和集体读者。正式读者在图书馆登记注册,并领有借阅证件,享有固定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临时读者未与图书馆建立正式借阅关系,凭身份证件偶尔利用图书馆。任何社会成员均可根据自身需求到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临时读者。集体读者以固定的机构或团体为单位利用图书馆。潜在读者是指有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或权利,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的人。

(2)按照读者的年龄可以分为少年儿童读者、青年读者、成年读者和老年读者等。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阅读爱好和阅读倾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少年儿童求知欲强,选择读物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年读者一般则偏爱陶冶性情、健身保健之类的读物等。

(3)按照读者的社会职业性质可分为工人读者,农民读者,学生读者,教师读者,干部、科技人员和退休读者等。

他们在阅读兴趣和文献需求等方面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并有连续持久的阅读趋势。

(4)按照读者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学习型读者、娱乐型读者和研究型读者等。

学习型读者利用文献知识充实自己,他们使用文献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娱乐型读者是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而进行阅读与欣赏;研究型读者多半是为了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一般利用在一定历史阶段累积起来的大量文献或是最新的情报信息,有时还需要利用相邻学科的文献。(www.xing528.com)

(5)按照读者的生理缺陷可分为聋哑读者、盲人读者等。

图书馆有义务向他们提供盲文书刊、音像设备以及诵读、手语等特殊服务。

(二)图书馆读者要素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成为读者所具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成为读者的条件。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识别能力、文化基础和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一个能阅读的社会成员来讲,必须具有接受、理解、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共同能力,才能确保交流的进行,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阅读能力,是读者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2)知识需求

知识需求是每个社会成员成为读者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知识需求和阅读意愿,才能促使读者主动去寻求满足需求的文献信息,开展阅读行为。

(3)阅读行为

社会成员成为读者的显著特征,即对某种文献实施了一定的阅读行为。读者阅读行为的开展是其自身意识与外部现象相作用的结果。在读者自身意识中,阅读能力是基础,知识需求是本质,阅读行为是核心。三要素结合构成了读者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读者是利用文献资源的主体,文献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才能体现使用价值;读者通过阅读活动获取信息,继而实现人类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有其特定的阅读心理活动,它既取决于读者的修养水平,阅读动机、目的与条件,同时也受各种社会环境条件的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