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教育课程质量评价运作的优化

生活教育课程质量评价运作的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课程方案进行积累,实现动态调整、过程反馈、有效评价等课程管理是宛南实验幼儿园近年发展规划中的工作要点。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在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估后,还要根据评价的信息和结果,提出进一步的发展计划,使评价对象得到提升,体现评价的反馈原则。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的参与者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

生活教育课程质量评价运作的优化

课程不仅是显性的活动文本、环境创设,更是贯穿园级决策层、年级监控层、班级实施层的工作主线。基于课程方案进行积累,实现动态调整、过程反馈、有效评价等课程管理是宛南实验幼儿园近年发展规划中的工作要点。幼儿发展教育体系旨在科学地应用幼儿发展评价,合理地参考教师执行评价,适当地融合方案文本评价,让教师在理念认同与行为操作上达成一致,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实现家校参与和互动。

(一)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组织

我们将所有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与保教结合的工作要求统整于课程实施的范畴,在课程视野下修订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与职责要求,进行保教工作的调整,让全体教职工围绕“生活即教育”课程理念来开展自身工作,共同支持幼儿发展,共同实现课程目标

近年来,我们依据园所管理需求,逐步有序调整岗位设置。由园务部、教研部、保育部、总务部四个部门,调整为园务部、教研部、保障部三个部门。在园长负责制统领下,三个部门形成了一支有一定经验、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层级三立方管理网络。

在组织架构方面,宛南实验幼儿园设置了阶梯培养的细化方案,分管理和专业两个方向综合培养,使教师能对自己的发展路径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管理方向包括12个岗位——助理班主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助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助理、教研组长、保健组长、保育组长、部门主任助理(挂职)、部门主任、副园长、园长。专业方向分6个层级——职初教师、青年教师、成熟教师、园级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

在“一园三址”的新管理模式下,宛南实验幼儿园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与挑战。通过对干部的培养培训,以及园长走动式管理带教,年轻的中层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在交流、碰撞与合作中不断增加,岗位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每学期开展岗位竞聘,形成阶梯上升发展机制;奖优奖绩的绩效工资制更带给全体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促使每一位宛南人都积极工作、积极发展!

表4-12 课程实施质量监控的分工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实践工作中,正确看待评价后得到的信息和结果,意识到它带来的促进作用,同时不断对评价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如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及内容,有助于更清楚地审视评价的过程,从而更客观地认识评价后得到的信息和结果,使评价本身成为一种反思性实践。正是这种不断的反思使得我们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发展性功能

在评价实践中,我们建立了有效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反馈制度。所谓反馈,是指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必须坚持改善教育过程、完善课程实施质量的指导思想,保证评价结果的可归因性,并通过多方面的反馈活动对生活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在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估后,还要根据评价的信息和结果,提出进一步的发展计划,使评价对象得到提升,体现评价的反馈原则。同时,在对评价的反思过程中,要用发展性眼光来看待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要把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

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目的还在于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因此,幼儿园可以根据评价后得到的信息和结果,为教师制定有助于其自身成长的发展计划,为教师的专业进步提供机会。

(二)课程实施质量监控的流程

确立多元主体评价的基本理念,改变过去教师对幼儿进行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整个幼儿园的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出更加开放和广阔的新局面。要基于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构建课程监控,就必须从传统评价模式中走出来。

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的参与者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我们改变了以往由幼儿园出具课程实施方案的文本,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不甚了解的状况。教师与幼儿不再只是评价的客体,而是作为参与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主体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在各流程环节中互相反馈,共同构建动态、立体的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

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课程计划:幼儿园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根据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一日活动方案。幼儿园再根据课程目标对一日活动方案进行分析、筛选。(2)课程实施:教师根据一日活动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实践和操作,实施预定计划,并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督查教师教学行为。(3)课程反馈:教师在一日活动结束后及时针对幼儿对一日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家长协同教师在幼儿园以外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针对一日活动内容和预设目标对幼儿在生活中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图4-1 宛南实验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的流程

我们努力建立家园、社区、专家、幼儿合作参与评价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制度,让各方在评价实践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参与,从而推动各方共同发展,形成积极、良好的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来。

1.细节记录助观察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处处渗透着健康成长的细节,要落实好日常的保教评价,教师需要有获取信息的工具。宛南实验幼儿园的教室里有六块“生活环节记录板”。三位保教人员需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记录幼儿每日生活中的“饮水”“情绪”“进餐”“午睡”“气温”“安全”六方面信息。

有了及时记录,我们获得了可追踪的保教结合过程的活动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观察、了解班上每个幼儿的生活情况,了解每天的气温变化,了解班级的设施安全,更及时地落实保育工作。及时记录也帮助许多青年教师看懂幼儿的生活,确保三位保教人员用心关注幼儿的生活和感受,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图4-2 饮水观察记录表

例如,在饮水观察记录表上,保教人员把幼儿每天的饮水量记录下来,形成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跟踪观察记录,通过分析饮水记录形成对幼儿饮水情况的持续关注与评价。

案例

幼儿饮水日记

●饮水管理的目的

水是人体七大营养要素之一,它能促进物质的代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3—6岁幼儿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65%,幼儿在园是否主动喝水,每天的喝水量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年龄越小的幼儿,体内需要的水分就越多,及时补充水分对幼儿身体发育非常重要,因此开展具体可视的饮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饮水的标准

3—6岁幼儿每日所需水量为1 200—1 600毫升,除去饮食摄入的水分,每日所需直接饮水量至少为600毫升。为了使幼儿每日饮水量有具体且量化的标准,考虑到幼儿饮水杯满杯的容量为200毫升,以及幼儿应多次少量喝水、喝水时容易泼洒等因素,我们与幼儿共同制定了以下规则:每次倒水量为半杯,每天在园至少喝5杯水。幼儿除了在作息时间内喝水,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补充水分。

●饮水记录表的设计

督促幼儿主动做好每日的饮水记录,建立自主饮水的意识是当下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履践的教学内容。一张简单的饮水管理记录表,不仅能提醒教师每日做好对幼儿饮水的质量监控,而且能在表中直观反映幼儿单日的饮水量、短周期内的饮水量和饮水习惯,在多年使用此表格的经验、数据积累下,总结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饮水习惯幼儿的饮水特点。宛南实验幼儿园通过饮水管理记录表,将零散的饮水记录整合,得出直观具体的质量监控解读。

●课程实施质量监控的数据分析

(1)季节特点与年龄特点

图4-3 中一班幼儿2017年度饮水量统计

从幼儿一年的饮水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饮水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较大差异。以中一班一年的饮水记录为例,我们可以从图4-3中发现,幼儿冬春两季的饮水总量较夏秋两季略少。对此,我们会很容易联想到,夏秋两季幼儿的运动量较大,且天气炎热,幼儿的饮水需求自然较高,而到了冬季,活动量降低,排汗减少,幼儿所需的水便减少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在增强,对水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所以在春天这个季节我们也应适当地多饮水。夏季炎热,人体排汗量增大,所以相对其他季节而言,幼儿夏季所需的水分确实要比其他季节多。冬季天气冷,幼儿会在室内取暖或者待在不透风的地方,而这些环境会使幼儿水分流失的速度和数量增加,所以冬天一定要及时补水。掌握了这些原则,结合饮水记录表反映的情况,教师便可有意识地在冬春两季鼓励幼儿多喝水。

图4-4 小、中、大班年龄段幼儿2017年饮水量比较

从不同年龄段幼儿饮水量情况来看,以三个不同年龄段班级幼儿在一年中的饮水量为例(见图4-4),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饮水量高于中班和大班。年龄越小,幼儿每日所需的水分越多。但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相对较差,所以教师需要对小班幼儿的饮水监督投入更多精力。

(2)群体差异

图4-5 中一班幼儿单月饮水量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饮水记录表可以客观反映出每个班级饮水量上的群体差异。以中一班4月饮水记录为例,从图4-5中可以看出,以每月105杯水为平均标准,在标准线及以上的幼儿有24名,低于标准线的幼儿有6名。很明显,教师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就能明确需要特别关注和督促的幼儿,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幼儿摄入每日所需的水分。

(3)个体差异

饮水记录表还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出班级内幼儿个体的饮水差异。教师可以针对这种差异,找到根本原因,逐个击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饮水习惯。

图4-6 B幼儿饮水量分析

例如,如图4-6所示,B幼儿的饮水量上下波动较大,饮水量不均匀。该幼儿可能受自身行为习惯的影响,有的时候玩得投入、尽兴了,就忘记喝水;有的时候被教师提醒了,就多喝几杯水,因而表现出每日的饮水量不均。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这种情况。

图4-7 C、D幼儿饮水量的特殊情况分析

如图4-7所示,C幼儿在某一阶段的饮水量突然增加,与全日观察记录本比对,发现C幼儿在该阶段患疾病(咳嗽、流涕等),或服药,或得到蓝色晨检牌,造成该幼儿在该阶段的饮水量突然增多。图4-7中的D幼儿在一个月内的饮水记录中,也出现了单日饮水量增加的情况,查询饮水记录表得知,疫苗接种、流鼻血等原因造成了该幼儿单日饮水量的变化。可见,饮水管理记录表能很好地反映教师对幼儿个体特殊情况的关注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幼儿从愿意饮用白开水到常喝白开水,再到主动饮用白开水的转变,可以从一张简单的饮水管理记录表开始,通过落实教师对幼儿饮水方面多维度、多方面的质量监控,为幼儿主动建立良好的饮水习惯,为幼儿正常的发育、健康的成长打下基础。

(案例提供:方松圆)

2.活动实施能检测

幼儿园课程不能是教师的每日随意之作,活动方案的修改补充一方面是生活教育课程的动态完善,另一方面是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基于小、中、大班各自积累的相当数量的完整活动方案,我们设计了配套的调查小工具、活动设计与操作、观察要点和评价指标。

我们从实施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验证,并且依据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为每一个特色活动设计了“活动小调查”。活动前幼儿需具备的经验和能力,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也是考量活动目标难度是否适宜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让幼儿和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幼儿参与活动前的小调查,可以借助师幼对话,分析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且可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着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评价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同时,“活动小调查”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可以协助教师在家庭中延伸教育。家长也能从评价中了解宛南生活课程的内容、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重点。从参加到参与,家庭与园所的深度协作更为常态化,也更加紧密。因此,借助家长问卷、教师观察、师幼对话、活动回顾、作品分析等方式,我们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展开了分析。

表4-13 各年龄段“活动小调查”

续 表

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要牢牢把握评价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紧密契合这一关键。我们细化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将主题经验与活动目标相关联。经论证,编制了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有效性的目标检测指标,形成了小班“我爱喝水”、中班“你会饮水吗”、大班“生活中的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宛南实验幼儿园的保教特色课程支持幼儿生活能力与学习品质的提升。

表4-14 系列主题活动实施目标与评价指标

续 表

(三)课程实施质量的反馈与改进

我们不断整合幼儿观、教育观和课程观,逐层落实办园理念和课程理念,通过实施活动来达成幼儿培养目标。检验课程实施效果则以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检验,关注成效。我们关注每一项课程实施的质量,例如,一方面要考虑集体活动的领域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内容环节与活动目标是否匹配。

1.教师过程性观察

教师观察记录产生的数据可以检验活动目标的适宜性、环节过程的合理性,以及活动内容与幼儿经验的关联性

但是,质量监控并不止于以数据的比对来直接反应质量水平,还必须结合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形成的对幼儿经验的描述性记录,才能作为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参考,才能为教师在后续活动中逐渐更新的预设和实际操作提供参照,才能为课程实施质量监测与管理提供课程实施前后变化的比较证据。

表4-15 教师的评价记录数据统计(www.xing528.com)

案例

生活自理——小班活动“我爱喝水”评价分析

根据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行为和语言的观察,我们发现,100%的幼儿在观看图片时能发现花儿的前后变化并讲出简单的原因,98%的幼儿能发现小狗的前后变化并讲出简单的原因。100%的幼儿能正确选择喝热水或温水,并讲出简单的理由。98%的幼儿积极参与送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的活动。对应这节集体教学的两个目标的整体达成度较高。这个阶段的小班幼儿大多只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回应教师的提问。例如,有的幼儿说:“前面花儿快要死了,后来活过来了。”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能够理解花儿是因为有了水才变得开心、有活力。

这是一节故事阅读与操作互动相结合的生活活动课。通过课程实施,我们了解到幼儿目前的语言发展处于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但还不是非常完整的阶段,具有粗浅的阅读理解能力。幼儿对喝水这一生活活动有着比较模糊的认识,知道口渴了要喝水,但是对喝水的益处缺乏清晰的感知。反思活动的过程设计与实施,在与大家分享自己开心与不开心的事的时候,幼儿的情感能比较顺利地被激发出来,在情感的带动下,他们非常愿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我们会在每一个班级中设立饮水角,每天对幼儿的喝水情况、饮水杯数进行记录,方便家长、教师了解幼儿每天的饮水量,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这一案例体现的做法实现了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和采集信息,通过解读观察描述记录,统计分析总体问题,将细化的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2.集体及时性审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集体研讨,并且始终贯穿质量监测与评价。一方面,要通过研讨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有大范围的专家、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等幼儿教育界的共同研讨,又有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小范围研讨,还有幼儿园园内的研讨,以及不同幼儿园之间的研讨,等等。通过研讨分析幼儿测评结果,解读观察评价的记录,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循环,不断推动课程的修正与完善。

实际上,课程的每一方面都体现着集体审议的成果。例如,生成性主题和生活教育特色活动就是教师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审议的结果,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或生活中根据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捕捉到一个新的主题,那么,他会先设计主题纲要,然后提交班组和教研组集体审议,根据群组的建议,完善后付诸实施。又如,课程主体内容和资源包的确定都是先分工合作并收集整理信息后,再组织多种力量集体审议完成的。

案例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食品包装袋的秘密”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秋游时,幼儿带来食品自由结伴分享,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对如何打开食品包装袋犯难:有求助的,有运用错误方法的,有回避的……于是,教师把这一问题带进教室,与幼儿一起探讨和交流。

基于幼儿的探索发现进行活动设计。教师围绕食品包装袋上的秘密与幼儿一起收集信息,运用生活教育“感知—体验—归纳—运用”教学阶段,重观察,重发现,重迁移。

课程小组对话

A老师: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看得出幼儿对生活材料进行探索并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那么,教师是如何站在幼儿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集体活动的价值的?

任课老师:素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信息,产生对食品包装袋上各种信息的兴趣;自己去探索,尝试解读各种信息;自己能提问,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这些都给他们提供了生活的智慧。

B老师:“食品包装袋的秘密”是一节经典的课例,那你是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赋予它新定义的?

任课老师:教学资源的利用。首先,我设计了手机“扫一扫”的活动方式,幼儿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会惊喜地发现产品的相关信息,给他们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其次,小视频《包装袋大不同》,将各种创意设计的食品包装袋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食品包装袋除了有美观、卫生、存放食物的作用,还含有生活的智慧,从而拓宽幼儿的视野。

C老师:根据目标,你觉得活动的重难点应该落在哪里?

任课老师:活动的重点是要探索如何打开各种食品包装袋,引导幼儿产生勇于探究的好奇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等。难点则是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小小食品包装袋的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幼儿解读、选择、判断信息能力的提升,使其真正感受到“小生活,大智慧”。

D老师: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实施意图是否清晰?不同环节幼儿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任课老师:环节为达成目标服务,要凸显重点。第一环节,欣赏食品包装袋的特色设计。通过观看视频《包装袋大不同》,引发幼儿对各种食品包装袋的兴趣,调动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拓展视野。第二环节,感知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的设计,引导幼儿在互动讨论中发现和探究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种信息,鼓励并支持他们去观察发现、思考解读、选择判断不同的信息。第三环节,探索食品包装袋开启的方法。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鼓励幼儿归纳食品包装袋的打开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智慧和便捷。

课程小组建议

活动中,环节的设计让幼儿感受到食品包装袋上的多种信息,体验到不同的开启方式,获取了生活中的智慧,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优点与亮点:

(1)能贴近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选择内容。

(2)能敏锐捕捉活动信息进行师生“对话”。

(3)能积极支持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问题与改进:

在活动现场,我们观察到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由于幼儿的探究兴趣,以及认知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幼儿获取新发现和新经验的时间也存在区别。如何既关注活动的进程又兼顾个体的需求,仍需进一步的思考。

设计思路调整

表4-16 “食品包装袋的秘密”集体审议前后对比

续 表

续 表

表4-17 “食品包装袋的秘密”课程实施监控表

调整后活动实施反思

1.观察慧心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观察和发现。“看看食品包装袋上有些什么?”兴趣盎然的幼儿找到了食品包装袋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名称、条形码、净含量、生产厂家,等等。每一个发现都能引起幼儿的一阵欣喜。在寻找食品包装袋的开启标志时,再小的箭头、再隐蔽的小缺口都难逃他们敏锐的小眼睛。幼儿的反应也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对细节的关注、敏感和兴趣让我们意识到充分的观察就是幼儿探索的源泉,幼儿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

2.探索慧行

二期课改关注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乐乐在食品包装袋上找到了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沿着虚线开启,一种是揭开玻璃胶来开启。“哪种是最方便的呢?”教师没急于告诉她答案,而是让乐乐自己去尝试一下,寻找答案,给她一个自己发现的机会。在探索中,幼儿还提出了各种疑问。例如,为什么“冰红茶”的包装上也有两种打开的标记?一条条的短线是什么意思?两种标志都印有“open”,它们的打开方式一样吗?等等。正是在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和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3.交流慧能

充分的观察和探索一定会带来交流与互动,而充分的交流又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畅所欲言。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找到的秘密汇总整理成一个统计表格,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时间与伙伴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整理、提升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4.资源慧智

幼儿在收集食品包装袋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了二维码和条形码的不同。我们在活动中用了“扫一扫”的方式,让幼儿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探索产品的相关特征,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提供便捷。

活动导入部分的小视频《包装袋大不同》,将各种创意设计的食品包装袋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中,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也让他们了解到食品包装袋除了具有美观、卫生、存放食物的作用,还含有生活的智慧,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

5.不足与调整

幼儿之间存在差异,如学习方法、速度、能力、感悟性……我们不要急于给予幼儿、代替幼儿,也不要试图在一节教学活动中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应该保持耐心,让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需要留有等待的空间。当然,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另外,还应通过对幼儿探索过程中的环境、材料的设置,以及精心设计的提问等给予幼儿隐性指导。其实,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仍过于丰富,幼儿想表达、想交流,但时间和环节限制了他们。如果活动的前两部分能安排在上一教时,相信幼儿能有更多观察、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当然,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开始,还有许多的活动将在生活中延伸。例如,设计食品包装袋,寻找更多开启食品包装袋的方法,用食品包装袋做小玩意儿,变废为宝,等等。我们要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中实践,真正把学习活动转化为一个过程性活动。

(案例提供:戴丽丽)

以往的教学评价多是教师课后自我的分析与调整,缺乏课程角度的系统分析。因此,我们引入课程小组评价模式,促使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

发挥课程小组力量,实现互动解惑。课程小组共同分析活动背后的价值、幼儿行为表现的原因等,从不同教师各自独特的视角阐释对集体活动的理解。教师对活动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再辅以小组成员鞭辟入里、有理有据的分析,以及课程小组专业的评价与视角、教师的思路得到了拓宽,教学研究走向了深入,课程不断纵深发展,教学课堂的实效得到切实提高。

善用课程小组资源,开展协同反思。课例研讨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好课程小组资源,营造民主、对话的讨论氛围,展开教师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反思——可以是问题研讨、思维碰撞,也可以是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这样的方式旨在更好地激活教师的思维,加强对集体活动的深入分析,不断巩固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

借鉴思维模式,寻求专业支撑。在与课程小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为了寻求一个标准答案,而应借鉴好的思维模式、好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集体审议的过程,让对话与分析更加专业。课程小组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的思考路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客观地分析、解读集体审议的有效性,让教师在互动中不断感受自身专业带来的自信。

3.幼儿阶段性测评

从近三年大班(出口)幼儿的发展来看,宛南实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成效较为稳定;与同龄幼儿相比,宛南实验幼儿园幼儿优势更为明显。具体而言,宛南实验幼儿园幼儿在运动、认知、语言三方面的发展均衡情况较为理想,认知和语言方面的提升较为显著。

总体上,宛南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整体发展较为均衡,认知、语言、艺术素养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已领先同龄幼儿,在运动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同龄幼儿基本相当。中班幼儿整体发展良好,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已领先同龄幼儿,运动和艺术素养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同龄幼儿基本相当。大班幼儿整体发展十分出色,认知、语言、艺术素养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已领先同龄幼儿,运动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同龄幼儿基本相当。

从幼儿发展水平来审视宛南实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快乐(艺术表达)、品真(礼貌守则)、智慧(乐于探究)的完成度较为理想。与同龄幼儿相比,宛南实验幼儿园幼儿在平衡与协调以及力量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健康(动作协调)的目标完成度仍有待提升。

从小班幼儿的发展来看,宛南实验幼儿园生源呈现出波动,差异较为明显,不排除存在测试时间等因素的干扰。近阶段,宛南实验幼儿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变化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但即使生源存在差异,三届中班幼儿在认知和运动方面的发展都能达到相同水平。

图4-8 各年龄段评估结果对比图

(1)各年龄段发展特点

运动方面,宛南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一般,精细动作、速度与敏捷、平衡与协调的发展水平与同龄幼儿持平,在力量方面较为不足。中班幼儿的力量发展与同龄幼儿持平,但在平衡与协调方面存在不足。大班幼儿的力量发展水平明显领先同龄幼儿,但在平衡与协调方面有待提高。由此,我们在小班和中班幼儿运动活动中加强力量的培养;在三个年龄段都开设形体活动以增加幼儿在平衡与协调方面的锻炼机会。而且中班和大班的特色活动中还有跆拳道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多与力量相关的内容。

语言方面,宛南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十分出色,尤其是语言理解。这与我们注重对幼儿日常对话的倾听,提升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不无关系。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较同龄幼儿都有明显优势,中班尤为突出。小班幼儿的艺术素养发展水平也已领先同龄幼儿,感知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较为均衡。中班和大班也保持了这样的优势,大班幼儿在鉴赏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

认知方面,宛南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良好,注意力和记忆力较同龄幼儿发展状况优势明显,但逻辑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中班幼儿逻辑发展水平较同龄幼儿发展优势明显,但注意力方面的优势有所减弱。大班幼儿的逻辑和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同龄幼儿的发展状况均较为理想,记忆力方面的优势不如小班和中班。

此外,在幼儿学习风格方面,根据2016年12月的评估,宛南实验幼儿园幼儿整体偏向动觉学习风格。三年龄段幼儿的听觉学习风格分别占25.18%、25.04%和26.50%,视觉学习风格分别占24.01%、28.85%和32.76%,动觉学习风格分别占50.81%、46.11%和40.74%。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幼儿视觉学习风格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动觉学习风格人数比例有所下降。

(2)多园址均衡发展

宛南实验幼儿园三个园部的幼儿发展情况基本相近,发展水平均为良好。

大木桥园:小班幼儿在语言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已领先同龄幼儿,中班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均领先同龄幼儿,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十分出色。相比其他园所,大木桥园小班幼儿在艺术鉴赏、情绪识别、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中班幼儿的情绪识别的发展优势突出;大班幼儿在逻辑、艺术感知、艺术欣赏、情绪识别、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

零陵园:小班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已领先同龄幼儿,中班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优于同龄幼儿,大班幼儿在语言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领先同龄幼儿。相比其他园所,零陵园小班幼儿在逻辑、精细动作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力量较好;中班幼儿在逻辑、语言理解、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

瑞宁园:小班幼儿在语言、艺术素养、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领先同龄幼儿,中班幼儿在认知、语言、艺术素养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优于同龄幼儿,大班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情绪方面的发展水平超过同龄幼儿。相比其他园所,瑞宁园小班幼儿在注意力、语言表达、艺术感知、规则意识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中班幼儿在艺术感知、艺术鉴赏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大班幼儿在记忆力、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力量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