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定位于诊断和改进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园发展,推动教师和幼儿成长。我们在“生活即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幼儿园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发展性评价,一方面是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幼儿园了解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促使幼儿园对照评价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反省自身的教育活动,并使本幼儿园工作人员不断调整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确定“生活中体验,活动中满足”的课程质量观
21世纪的基础教育倾向把每个幼儿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而传统教育往往把基础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包含为每个受教育者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即为幼儿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更重视赋予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并把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作为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
不可否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教育有必要让幼儿掌握一切他们应该掌握的东西。但必须明确的是,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当前的生活。因此,学前教育者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恶学习?是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
是应视知识为静态的、脱离幼儿的、仅需识记的东西呢,还是视知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由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知识观显然是后者而非前者,它强调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的建构性和过程性。
有学者将信念、态度、价值观也包括在知识的范畴中,称之为实践性知识,这些知识只存在于使用的过程中,表现在具体的实践里,是通过实践过程而获得的。知识的这种过程性、实践性使幼儿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可被视为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可被视为知识本身。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过程,幼儿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主动作用与作用结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自己可以借助活动去获得体验和组织各种关系,把活动过程内在蕴涵着的各种客观知识加以处理,构建自己的关系体系,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正因为此,活动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幼儿自我建构的过程。
因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所持经验的特征等缘故,幼儿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做中学”。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强调知识的过程性,强调活动的建构功能,改变仅仅视教育内容为传统的知识点或技能的罗列就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转变学习观,承认幼儿学习的多样性、等价性、开放性,对推进当今幼儿园素质教育是有意义的。广义学习观下的幼儿教育将对教师素质、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策略,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顺应这一变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十条规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三种角色不是截然分离的。三种角色不仅有共同的基础和前提——尊重幼儿、了解幼儿,而且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综合动态地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支持者的教师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为他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尝试,同时,也与幼儿进行合作,即“抓住幼儿的皮球,再抛给幼儿这种过程”。
基于此,我们将课程评价观设定为“生活中体验,活动中满足”。
(二)不断改进的生活:体现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功能
斯塔弗比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可见,幼儿园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是评价研究的重要部分,探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利用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功能之一就是改进。幼儿园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诊断归因。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评价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自身,而在于改进教育工作。幼儿园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本身就是改进幼儿园教育的积极表现,同时,幼儿园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又是完善和改进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
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功能的发挥,建立在全面、准确、真实地了解评价对象状况的基础上。幼儿园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诊断,发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完善幼儿园教育。只有在评价过程中着眼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完善功能,达到幼儿园保教过程质量评价的目的。
幼儿园在开展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实践过程中,应对评价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审视,以正确认识评价具有的改进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即评价本身具有的促进评价对象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行动的功效和能力。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全过程的诊断、反思和评价,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教师要能够对实践行为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使其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完善幼儿园的教育。教师通过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审视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之后,不断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教育策略,从而在一次次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中获得不断提升的机会,实现专业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束,意味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评价后的信息和结论这项工作的开始。我们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取反映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信息,及时强化正确的、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及时调节和矫正不良的、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也要利用评价的信息和结论来发现自己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在评价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探索并积累有关幼儿园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的经验,从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幼儿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www.xing528.com)
(三)有迹可寻的生活:突出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
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的过程性要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要素更大,因而它是托幼机构质量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评价会被看成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果的检查,然而事实上,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才更加重要。幼儿园过程性评价指的就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实践本身进行的评价。它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调控幼儿园教育工作,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进行的评价,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注重对过程性质量的评价有利于幼儿园督促、检查被评价的工作,有利于幼儿园指导、改进被评价的工作,更有效地完善幼儿园教育质量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应将评价的焦点集中于能得到改进和完善、真正促进教学发展的质量内容上。在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如师生互动、课程和家长参与等,而不偏重于对条件性和结果性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如师生比、师资条件、总体的物质环境和幼儿发展结果等。
实践中,为了突出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课程实施质量评价要把评价渗透到整个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过程中来,并让评价人员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过程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幼儿园和班级下一步的改进方案提供依据,使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采用具体的、明确的和可操作的评价工具与技术,设定连续的、可回溯的评价过程,尤其注重记录幼儿和教师在课程中的收益和收获。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评价有定性和定量两种,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不能断章取义或单次判断。
幼儿发展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在其外显行为之中,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获得幼儿发展的大量信息,并及时将幼儿发展评价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此外,家庭也是幼儿真实行为的发生地,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掌握大量幼儿发展的真实情况。对此,教师应全面收集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诊断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借助成因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制定有效改革措施。在课程评价范围内,教师专业发展是评价重点,即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评价。
1.自然情景中的真实观察
观察法是评价者根据信息采集的目的和方案,在自然状态和条件控制下,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的或零散的、连续的或间断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观察,并进行具体、翔实的记录,从而全面、准确地采集评价信息。
结构性观察,即事先界定观察项目,设计好观察表格,系统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以便了解某一特定的行为及其出现的频率,或比较完整地了解某一现象,如班级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情况。
非结构式观察,即既不设计表格,也不限制观察的范围和焦点,而是依据事件发生的自然状态忠实记录。具体可分为佚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非结构式观察是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所获得的事件的真实记录。每一件真实有效的事件,都在发生后不久便被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故事和个案观察。
2.富有个性的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又叫成长记录,是一种高度个别化的评价方法,为课程实施的质性评价创造了一个记录空间。成长档案包含见证和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多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基于评价的目的,幼儿的成长档案有时就像艺术家或摄影师展示给有期待的顾客看的最佳作品。教师可以呈现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保留幼儿富有特色的作品,以记录幼儿的进步、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他们的兴趣特长。
3.直入现场的观摩交流
课堂观摩可以了解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宛南实验幼儿园重视建立课程评价的交流共同体,认为观摩重于点评,交流重于反馈。课前,课程小组与执教教师讨论确定教学活动的主题和教案;然后,组织其他班的教师、教研组长和园长等进入课堂进行观摩;课后,再一起讨论、分析和交流教学活动的各类情况。
4.启发思考的自由叙述
自由叙述法是课程活动结束后或日常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感而发。宛南实验幼儿园鼓励教师通过校园教研微论坛、教研互动墙等,将观察、建议、提问、感想等自由地表达出来,让各种想法落于纸上,展现出思考的轨迹。作为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一个环节,我们鼓励教师多用这种自下而上、真实且实用的评价方法,从不同视角交流信息、相互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