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情处置中的媒体责任探析

舆情处置中的媒体责任探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体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发布新闻更可信,所以媒体出现假新闻,危害更大,提高了舆情处置的难度系数。有些媒体为追求流量,为上独家,对获得的信息不核实不求证,因此误导了网民和舆论,这是舆情处置工作中要特别警惕的。该新闻之所以会引起激愤,是因为未成年人难以判处死刑。事实上,案件发生在2018年,凶手已经28周岁,根本不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媒体的这个低级错误令人瞠目结舌。

舆情处置中的媒体责任探析

米脂砍杀学生案的媒体报道中,令人遗憾的是接连出现了三次失实新闻,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舆情发酵。媒体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发布新闻更可信,所以媒体出现假新闻,危害更大,提高了舆情处置的难度系数。

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生命,这也是媒体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有些媒体为追求流量,为上独家,对获得的信息不核实不求证,因此误导了网民和舆论,这是舆情处置工作中要特别警惕的。本案中的三次失实新闻就为事件处理平添了种种麻烦。

失实报道一:凶手是1990年出生的未成年人。这条假新闻能造成舆情发酵也是网络浅阅读的根本表现。该新闻之所以会引起激愤,是因为未成年人难以判处死刑。制造了19人伤亡惨案的恶魔如果不能判处死刑,显然不足以平民愤,舆论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案件发生在2018年,凶手已经28周岁,根本不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媒体的这个低级错误令人瞠目结舌。

失实报道二:犯罪嫌疑人张冠李戴。有媒体很快就发布了一张凶手照片,是一个胳膊上满是文身的年轻人。但这是一个乌龙事件,照片中的人并不是凶手。这个可怜的小哥自己拿着手写的声明,表示自己在群聊中发表不当言论后微信照片被传到网上,然后被媒体不加验证大肆传播。但遗憾的是没有媒体对此事道歉,只有造谣,不见辟谣,最后是很多网络“大V”帮这个倒霉蛋做了澄清。(www.xing528.com)

失实报道三:死刑执行日期。很意外,媒体又发布假新闻了,而且这个假新闻出现得比较离奇,媒体多个信源,不约而同都把凶手死刑时间定在9月16日。事实上,这个失实新闻影响非常大,免去了死刑复核的程序和时间,造成当地司法机关“被违法”的后果,错误十分严重,所以当地不得不紧急出来辟谣。

这三个失实报道,引发了本案的三次舆情发酵,让相关人员和部门莫名背了黑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