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常识优化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常识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舆论引导是最重要的应急管理。要常念五种“经”:要知道舆论引导的20字方针。办事是一种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必备的素质。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涉事责任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组织新闻通稿,这也是对舆情处置者政治水平、文字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考核指标的综合衡量。能否在发生突发事件舆情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做到冲得上、写得快、报得准,是一个硬功夫,必须经历一番实践锻炼。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常识优化

舆论引导是最重要的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中的舆论引导目标不是平息事态,而是拿出最佳解决方案。请记住六个常识

1.“经”该怎么念?

要常念五种“经”:

(1)要知道舆论引导的20字方针。

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

(2)要知道什么是“第一时间”。

就是与突发事件同步或最有时效的时间。界定什么时间才是“第一时间”,要把握几个关键的节点:一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二是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三是媒体报道的第一时间(应在媒体还没有作出反应之前迅速发声,引导舆论);四是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相对来说,此时已失去先机,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但并未失去后续应对的机会,因为媒体除了报道事件本身外,还会关注处置结果,因此,只要事件处置未结束,就有机会)。

(3)要知道如何回应网民质疑。

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在许多网络事件中,很少有上网回应网民质疑的范例,原因何在?政府官员不主动回应网民质疑,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在网络事件的介入、事实的调查、证据程序的审理、保密原则的规定等相关因素上都有相对的滞后性,这与追求热点互动、制造舆论效应的网络媒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通常情况下,涉事部门回应网民质疑的方法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二时间根据网络舆情走势,确定是否做网上回应。

(4)要知道如何设计“网来网去”话题。

话题作为信息交互的产物,通过网络的积聚效应,形成社会舆论热点,直接反映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体现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应对网络事件,在操作层面上主要采取四个策略:一是积极主动的媒体策略(努力让对方从你的角度关注事件,可以向所有网民同时发布信息,也可将信息透露给某个权威网站,使其成为“内部观点”);二是第三方策略(让网民议论你的观点,但不要突出你是幕后组织者,可以通过其他组织中的网评员,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观点或评论);三是“硬新闻”策略(通过组织大批网评员进行网上评论,把网民对事件的事态判断引导到客观的方向去);四是转移注意力策略(制造新的热点话题,让网民的注意力从对现实突发事件的关注中转移出来)。

(5)要知道基层指挥者的职责与担当。

突发事件要真正得到妥善处理,不能单纯依赖上级,而是要依靠一线指挥者自身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靠基层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担当。作为指挥者,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一定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本体论标准。在思想上要明确,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推卸责任,不要甘当配角,一是要想着怎样把事情处理好。二是判断力标准。就是要对突发事件的产生、发展的动势、可能产生的结果等有一个明晰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或束手无策。三是价值论标准。突发事件是灾难、是热点、是问题,但同时也是历练,是最好的实践课堂。但这不是处理不力的托词,也不是价值论的终极目的。真正的价值论不在于处置突发事件本身,而是要积极主动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进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事该怎么办?

办事是一种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必备的素质。

(1)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心态,不要受上级领导或周边情绪氛围感染,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2)要迅速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3)要做好判断,是不是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哪个层次的问题,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4)要及时报告,比如事件的实时情况和建议等;

(5)要分清责任,突发事件的处置永远是第一位的,舆论引导要放在第二位,不要大包大揽,又管舆论又管处置;

(6)要做好记录,比如舆情处置中的媒体人、处置过程中的支出、提供协助的第三方、临时垫付的费用等,事后总结有据可查。

3.话该怎么说?

要掌握说话的原则与技巧。在突发事件中,每一个舆情处置者都不能置身事外,尤其要学会如何说话。如何说话,既是工作方式,也是工作能力,更是工作纪律。许多一线指挥者在突发事件中,常常会因为说话不注意或不会说话而被谣言当了枪使。面对媒体说话,一定要记住:

(1)永远不要信口开河;

(2)对职责以内的事情必须说,而且逻辑通顺、前后一致;

(3)说话要有“位置”感,注意身份、关系、分寸、场合;

(4)善于应对复杂情况;

(5)学会应对电话采访,如果事件难以通过电话描述清晰,可以表示不便电话采访,如有必要,请带单位采访函及记者证到相关部门登记面访。

4.程序该怎么走?

程序就是规矩,是应对突发事件、执行工作任务必须遵守的“路径”和行为规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舆情处置者是否称职,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按不按规矩办事。(www.xing528.com)

舆情处置的程序通常有以下原则可供参考。

(1)基本原则:

①按指示办;②按原则办;③按程序办;④按经验办。

(2)六个“必须报告”。

①凡是突发事件或网上舆情必须及时报告;②凡是涉及宗教、涉外、政治等敏感问题必须及时报告;③凡是涉及下达指令的事情必须及时报告;④凡是涉及上级决策行动的事情必须及时报告;⑤凡是涉及向上级机关报送的文电等必须及时报告;⑥凡是涉及媒体采访的事情必须及时报告。

(3)两个“不交叉”。

①请示汇报工作不交叉,不提供混乱信息;②处理问题不交叉,专人专事,不乱指挥。

(4)四个“不让”。

①不让事情在自己手里延误;②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中断;③不让信息在自己手里积压;④不让差错在自己手里发生。

5.通稿该怎么写?

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涉事责任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组织新闻通稿,这也是对舆情处置者政治水平、文字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考核指标的综合衡量。能否在发生突发事件舆情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做到冲得上、写得快、报得准,是一个硬功夫,必须经历一番实践锻炼。

突发事件新闻通稿的写作要求可归纳为12个字:快报事实、重讲态度、慎说原因。

具体把握的要素:

(1)站位要高,全面准确领会上级的指示要求,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全面准确核实相关数据;

(2)选好角度,引导舆情。

①化大为小;②善于讨巧;③勇于创新;④强势引导。

6.信息该怎么发?

先要明确几个基本原则:

(1)最关键的一点:要有授权。

信息发布的时机、内容等要按程序报批。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记者采访,不得发布信息,主要是防止造成信息混乱。任何人没有授权随意发布相关信息,要视情况批评处分。

(2)进行信息发布要回答好三个重点问题:

①回答好单位想说的;②回答好媒体关注的;③回答好群众关心的。

(3)发布信息一定要做到两个“知道”:

①知道自己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②知道受众想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4)发布信息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①没准备好之前,不要发布;发布后,如发现错误,要公开及时纠正;②发布信息逻辑通顺、前后一致,要留有余地;③要采用第三方的说法,如专家、意见领袖、公众等;④对信息公开的度,要分类把握:自然灾害等必须及时公开,敏感问题要适度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5)如何制定信息发布方案?

一般包括以下十项内容:①新闻发言人;②发布口径;③预期目标;④核心信息;⑤具体信息;⑥定位陈述(主题);⑦可供引用的引言;⑧相关资料;⑨安排“意见领袖”;⑩舆情研判及应急处置预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