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昆访谈录
诚实地去看待自己的生活,负责任地去用摄影媒介反映现实,尽可能地学习各种人文社科理论,用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鲍 昆
摄影家、摄影批评家、策展人。曾担任CCTV《瞬间世界》栏目主编、国内一些重要奖项的评委,以及多个城市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和学术论坛主持人。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纪实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我不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但是我能够看到问题。
孙振军(以下简称“孙”):你曾在很多文章与场合里讲述过什么是纪实摄影、什么是纪实性摄影等,令影友颇受启发。如果你以一名纪实摄影家的眼光来做一个纪实性专题,会选择什么题材?怎么做?
鲍昆(以下简称“鲍”):纪实摄影必须是有主题的、有问题的。
纪实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我不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但是我能够看到问题。所以如何切入一个有关纪实摄影的话题,在进入这个项目之前,应该先进行思考、学习。纪实摄影从严格意义上说,是知识分子摄影,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的特征。因为人类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物种,这体现在其高度的思想性和社会性上。尤其重要的是如何解读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这些都是知识分子所该干的事情。因此,如果想做好纪实摄影,就应该多学相应的知识,这样你才可以看到或看清问题所在。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即《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详见《人民摄影报》2012年第27期),不管是什么方式,所有的艺术言说最终都要归结到这个角度上。为什么我们老提纪实摄影?因为它最具备这种精神。纪实摄影的态度和精神能够覆盖所有的艺术门类,这才是正道。
孙:能否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谈谈现在摄影界对纪实摄影存在什么误区?
鲍:一是很多人根本不懂,二是很多人没有责任心。
很多人没有责任心是我们为什么提倡纪实摄影特别重要的原因。纪实摄影最终的目的是鼓励人们重视关怀和关注,实际上是一种公民意识。我们中国人近几代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我们身上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自私自利的小农意识,而纪实摄影则提倡一种社会性,社会性就是公民性。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相互照应的逻辑关系概念。所以提倡纪实摄影,就是提倡我们每个人从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农向一个具有社会意识的公民进行转换。我们的摄影要是能起到这种作用,对历史就是功德无量。不能将纪实摄影当成一种视觉艺术的风格,更不能把它自私地理解为是个人经营的策略,那是做不好纪实摄影的。
其实纪实摄影在不违背生活基本真实的情况下,为还原已经不能抓取的瞬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摆布、导演,但不能再添油加醋,所以“还原”是一个规则。
孙:有些摄影家在拍照时存在不少摆布或PS现象,这些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确实起到了揭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这样的造假拍摄行为。对此,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www.xing528.com)
鲍:这是摄影界长期存在的一个话题,但也一直是个伪话题。摄影不能造假,是有特定前提的,即只适合新闻摄影。因为新闻摄影是信息生产,信息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符码,所以信息不能造假。新闻摄影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人们根据信息来进行逻辑判断、做出决定,所以新闻摄影是坚决不能造假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将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完全对等起来看。新闻摄影在精神层面上跟纪实摄影是一致的。如果新闻记者生产的是有用的信息,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息,那新闻摄影就跟纪实摄影是一样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是绝对不能造假的。如摄影师王久良的《垃圾围城》,用的是信息生产的方式,用摄影最本质的东西,以事实来说话,这是一种很纯粹的行为。
反过来,其实纪实摄影在不违背生活基本真实的情况下,为还原已经不能抓取的瞬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摆布、导演,但不能再添油加醋,所以“还原”是一个规则。从这点上说,纪实摄影从拍摄方式上讲,本质上是艺术摄影。总之,一切媒介的文本生产行为,都必须本着出于善意的原则,不能为了自己经营的目的去欺骗别人。只要我们的立足点是对社会历史负责任,它最终产生的结果都是值得肯定的。
拍照不是只拍美感,拍照追求的是拍下来关系。一张照片中的关系越多、越复杂,越有意思,越有历史感。
孙: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72年到中国拍摄了一部长达3.5小时的纪录片《中国》。你说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参照我们步伐的坐标,送给了我们一面能够照见消失时光的魔镜。请问,现在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影像,怎样衡量其能否成为坐标?
鲍:一定要记得,拍照不是只拍美感,拍照追求的是拍下来关系。一张照片中的关系越多、越复杂,越有意思,越有历史感。
举个例子,我来三门峡讲课,在酒店看到陈列着一些白天鹅的照片,虽然拍得很美,但这些却成不了坐标。如何让天鹅成为坐标,关键看你怎么拍。如果你拍天鹅的故事,天鹅背后可以是三门峡大坝,可以是一个村庄,也可以是一条船,而这条船在几十年后,你的后辈们看不到了。这样一来,这只天鹅和大坝、村庄、船之间就形成一条关系链。
比如你说喜欢我1981年拍的照片《母女》,表现了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女孩,老太太穿着中国最传统的衣服,女孩穿着喇叭裤。老太太显然是刚刚小便过的,一边走一边提裤子。这张照片,会看的人能一下子想起好多的农村母亲,但是城市的孩子,是看不出照片里的这些奥妙的。对于年轻的后辈知识分子或影像研究者来说,也根本没有这种社会经验,他对这张照片一定会提出很多疑问:老太太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老太太和这个女孩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她们穿得不一样?为什么老太太一边走一边系裤腰带?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会反过去查各种各样的文献,寻找当时的人留下的回忆。他们要研究的是这段文化史,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地球上的每一种文明,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要做的是弄清每个时代的各种关系。
艺术和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动别人。艺术家追求的是哲学的永恒命题: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里去。
孙:摄影家应该如何处理与国家、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鲍:诚实地去看待自己的生活,负责任地去用摄影媒介反映现实,尽可能地学习各种人文社科理论,用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2004年12月13日,盐田港对面发生山火,当晚各方出动了近1000人进行抢救。 薛云麾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