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土视觉代言人:纪实摄影家的使命

本土视觉代言人:纪实摄影家的使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一鸣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这许许多多的变化瞬间值得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去进行记录。现在看来,这一时期的海南影像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就体现了一位纪实摄影家的使命、价值和责任担当。你的纪实摄影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此外,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还要学会文字写作,多读一些文学作品,这样对摄影创作也会大有益处。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一定要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人。

本土视觉代言人:纪实摄影家的使命

黄一鸣访谈录

纪实摄影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影像记忆的文本,它让我们深谙过去的足迹,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

黄一鸣

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上海“郎静山摄影艺术奖”3届金像奖及终身成就奖、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奖等奖项和荣誉。

纪实摄影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影像记忆的文本,它让我们深谙过去的足迹,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

孙振军(以下简称“孙”):近30年你出版了15本摄影专著,除了《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其他大部分作品都是拍摄海南本土的,你是有意识地坚持拍摄、编辑这套记录海南变迁的丛书,还是在边拍边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拍摄思路的?

黄一鸣(以下简称“黄”):我从事摄影创作近40年,出版了十五六本摄影专著(不包括主编和策划的摄影集),除了汶川大地震专题以外,主要都是围绕海南这片热土展开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大海,从历史人文到少数民族,从《闯海人》到《原住民》等完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专题。其中有一些是有意识地多年跟踪拍摄完成的,比如《黑白海南》《海南先住民》和《海南“慰安妇”》,但有一些专题是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积累完成的,比如《闯海人》《海南纪事》《三亚往事》和《海南故事》。这其中还有几本是文字占比很大的图文书,比如《镜间本色》(报道专题、随笔集)、《一鸣集—纪实摄影断想》(理论、评论集)、《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纪实文学)等。

要完成这些摄影著作,学习、思考、编辑相当重要。我现在还在创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也是写摄影师、记者在海南岛工作和生活的,这将会和我的纪实摄影作品相辅相成。

孙:现在海南各个城市的建设非常现代化,和北京、广州差不多,你之前拍摄记录的很多纯乡土的东西已经消失,成为一种影像记忆,你怎么看待不同时期海南的变化?

黄:海南的城市建设和全国一样,在城市化建设的高速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每个人有目共睹的。旧貌换新颜,许多祖祖辈辈熟悉的场景已经消失不见。人类是有健忘症的,这种变化如果不用影像记录下来,我们很难清晰地回忆起它的过往,也会对目前的繁华、舒适、现代化习以为常。

纪实摄影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影像记忆的文本,它让我们深谙过去的足迹,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及建设国际旅游岛步伐的加快,许多原始的、本土的、“土老破旧”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了,随之而来的是和世界上每一个繁华大都市一样的繁荣现代、五彩缤纷,那些过去的影像就成了珍贵的记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南,是改革开放、建省办经济特区、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最初时期,社会在转型,各种冲突矛盾加剧,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在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嬗变中成长。这许许多多的变化瞬间值得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去进行记录。现在看来,这一时期的海南影像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就体现了一位纪实摄影家的使命、价值和责任担当。

孙:30余年来,你用相机收藏了海南各个时代的历史,这些影像究竟有什么价值?你的纪实摄影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黄:过去30余年来,我记录了发生在海南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发展变化,记录了生活在海岛上的各族民众的生活,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的故事。这些历史瞬间和体现人性关怀的精彩画面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是研究海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影像史料。如果没有这些纪实摄影作品,你很难靠回忆看清它的发展变化历程和脉络,这些影像是任何文字记述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得到更高的体现。我的海南建省初期的纪实摄影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比如《三亚往事》,现在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三亚,撤县设市以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似的县城,是国防前哨。但海南建省以后,三亚的国际旅游地位、被国内外重视的程度、开发建设的速度、国际高级酒店的数量、海陆空国际交通港的建设等,发展之快、变化之大,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所有这些如果没有过去的纪实摄影作品记录,我们只能凭有限的记忆讲述它的过往,无法看到和现在的强烈反差。这些记录过去发展历程的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后的历史参照。《海南“慰安妇”》这组作品,也随着这一历史事件进入大众视野而被人们所重视。这些纪实摄影作品,都是拉家常似的平实记录,真实而不做作,接海岛的地气,跟海南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人文关怀。

摄影师要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创作。不会编辑的摄影人,很难成为摄影大家。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要上一个高的台阶,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其他门类的知识。

孙:很多人都说,摄影家要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这是经常被大家忽略的问题。你是如何带着编辑思想进行拍摄的?(www.xing528.com)

黄:我始终觉得,一个摄影人不仅要会摄影创作,还要熟练地掌握编辑知识,这是相当重要的。摄影师要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创作,我的许多摄影专题就是在编辑中创作、在创作中编辑而完成的。不会编辑的摄影人,很难成为摄影大家,还有可能终生成为摄影匠人,或者是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懂编辑,才会知道如何用一组摄影作品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何在细节中完善一个主题。摄影作品中有宏观有微观,有直叙有转折,有主体有陪体,这些都可以在拍摄创作、编辑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和完成,这就需要有编辑思想。

我能推出如此多的摄影专题,主要还是得益于自己学习了编辑。完成每一部摄影专题像完成一首震撼流畅的交响乐曲一样,每一个章节都和整体相关联。没有学过编辑的摄影朋友,最好能谦虚地向从事编辑的老师学习,或结识一位会编辑的老师,这样有利于自己的纪实摄影创作和编辑出版。

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要上一个高的台阶,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其他门类的知识,这样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才能明白自己所站立的位置,才能从宏观的角度丰富摄影本身。

此外,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还要学会文字写作,多读一些文学作品,这样对摄影创作也会大有益处。许多的纪实摄影专题都要与文字相辅相成,有好的文章配合才能完成有深度的纪实摄影专题。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一定要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人。

孙:主题和非主题性纪实摄影在你的作品中都有体现,那么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黄:主题和非主题性纪实摄影作品要看题材而定,但我的大部分纪实摄影系列作品都有强烈的主题性,有些是有意识的,但有一些是潜意识的,这取决于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科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文化涵养高、知识渊博的摄影师,就会创作出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比如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经济学家萨尔加多创作的《劳动者》《移民》《创世纪》等,这样宏大的纪实摄影专题正是我们说的主题性摄影。其实我在海南做得最大的一个主题就是《海南故事》,其他许许多多的专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这也得益于著名摄影家王文澜老师对我的指导。

纪实摄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文关怀,能够在质朴的图像中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在普通的自然环境摄影中体现非同一般的意义。

孙:你觉得现在是中国纪实摄影的最好时代吗?对中国纪实摄影的未来你又有怎样的期待?

黄:现在仍然是中国纪实摄影发展最好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成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貌焕然一新,各地的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也正在加快步伐,从城市到乡村涌现出许许多多生动的人物故事。这给中国的纪实摄影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这许许多多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

所以,中国纪实摄影的未来是广阔的。与此同时,许多知识面很广的新生代纪实摄影家们正在成长,纪实摄影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语言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而且也在国际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这些都是令人欣慰的,也体现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和地位。

当然,目前中国纪实摄影题材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在表现人性的本体语言上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希望今后纪实摄影作品表现的题材更广泛一些,纪实摄影语言也更加多样化,主体意识更强一些。

1992年,没有证件上海南岛的人被临时滞留在这个大棚里,进入建省之初的海南省需要边境通行证。黄一鸣 摄

1988年,海南建省在海口挂牌。 黄一鸣 摄

白发祭黑发(选自《波黑:战火浮生》) 曾璜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