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豫访谈录
其实,风光摄影最讲究严谨、精准,对影像品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刘鲁豫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巡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曾获上海国际影展铜奖、中国摄影金像奖;1999年获中宣部、文化部等颁发的“辉煌50年成就展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荣誉称号。
风光摄影讲究严谨、精准。一名风光摄影师,首先应当有非常扎实的摄影基本功。其次,必须创新。只有拍出自己的风格、拍出自己心中的那片风景,才算合格与称职。
孙振军(以下简称“孙”):你从事与坚持风光摄影这么多年,请谈谈风光摄影需要经历哪些阶段?需要掌握哪些关键技能?
刘鲁豫(以下简称“刘”):许多人有个错误认知,认为风光摄影就是要到赏心悦目的地方,“咔嚓”一下按个快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风光摄影最讲究严谨、精准,对影像品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一名风光摄影师,首先应当有非常扎实的摄影基本功。从技术层面上讲,景深的设置,光圈、速度的组合,曝光的控制,构图、用光的精到等,都直接影响着风光摄影作品的质量。我们在评判风光摄影作品时,如果该作品的成像素质不高、构图不够严谨,甚至只是地平线不慎倾斜一点点,那么这幅作品的综合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无缘入选影展影赛,更不会被称为“好作品”。
和纪实摄影注重瞬间、注重内容的特点不同,风光摄影不单是注重瞬间和内容,而且对摄影师的摄影技术要求也是比较苛刻、比较精准的。比如曝光控制,其他摄影类型的创作后期弥补的空间可能会大一些,而风光摄影很难再去做这些补救工作。因为补救曝光的失误,毕竟是要以牺牲影像品质为代价的。一幅风光摄影作品的质感品相,是很重要的评判指标。
其次,从事风光摄影需要不断创新。现在拍摄风光作品有一种倾向,就是过多的人在定点拍摄,相互模仿,结果导致作品千篇一律。一处自然风景如果有了固化的拍摄点,大家都集中到一个点用相同的角度、相同的参数来拍照,只能使得作品变得雷同。再好的作品,重复得多了也就不好了。所以,从事风光摄影必须要懂得创新。一名风光摄影师,只有拍出自己的风格、拍出自己心中的那片风景,才算合格与称职。
山水是中国艺术家情感的载体与归宿。西方人拍摄山水的目的是认识世界,中国人拍摄山水的目的是审美世界。
孙: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摄影作品—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就是风光作品。可以说,风光摄影是一切摄影类型的鼻祖与源头。但是,风光摄影也一度成为被摄影界鄙视和声讨的对象,被认为是糖水片甚至垃圾片。你在风光摄影的道路上有没有动摇过?
刘:我拍风光摄影作品从来没有动摇过。古往今来,中国的艺术家、文人骚客们,都有一种情怀,就是寄情于自然山水。可以说,山水是中国艺术家情感的载体与归宿。西方人拍摄山水的目的是认识世界,中国人拍摄山水的目的是审美世界,给风光赋予了诗意化的情感。如果真正领悟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并认同了中国文人的情怀、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我觉得摄影家是可以找到一条与山对话、与水交流的路径的,也就真的可以将自我融入自然了。
孙:可否这样理解,西方人对于自然风光侧重于探索与发现,中国人侧重于审美与享受?
刘:对。中国人是浪漫的,西方人是严谨的,这其实是中西方哲学观的不同造成的对山水的认识差异。(www.xing528.com)
风光摄影所要表达的,就是摄影师个人心中的风景。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不一定就是蓝天白云绿树草地,而应该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孙:很多摄影师喜欢在黄昏和黎明时拍摄风光。这是拍摄风光最好的两个时段吗?
刘:不能这样说。每天黄昏和黎明时色温较低,光线给人暖暖的感觉,这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因此有人喜欢在这两个时间段拍摄风光,这也契合了中国人追求美好的初衷。但是,就风光摄影来说,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天内的早晚中午、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阴晴雨雪,都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关键是要看你需要什么样的题材,怎样去表现这些题材,你心中的这片风景是什么,你希望眼前的风景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对此每个人的理解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书法,苍劲有力是一种美,柔弱灵秀同样是一种美。风光摄影所要表达的,就是摄影师个人心中的风景。你在下雨天拍风景,客观条件一定很艰苦,但雨天有雨天的奇特,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不一定就是蓝天白云绿树草地,而应该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孙:有人将风光摄影的拍摄手法归纳为4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你认为拍摄风光作品最重要的手法是什么?是选择好看的景色重要,还是用好的摄影技术、技巧把风光拍好看重要?
刘:首先,一定是要有好的摄影技术、技法,对手中的相机有深刻的认识,对成像的原理、感光的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其次,无论任何景色,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你要拍摄的是属于自己的风景,而不是别人的。只有让读者从作品中看到你的影子,你拍摄风景时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风光摄影作品。
我热爱大自然,热爱拍摄自然风光。所以,我愿意让大家把我看成一名风光摄影师。
孙:业内通常将摄影人分为纪实摄影师、风光摄影师、自然生态摄影师以及人像、观念摄影师等。熟悉你的摄影朋友还是喜欢把你定义为风光摄影家。你自己也这样认为吗?为什么?
刘:其实摄影之初我是拍摄纪实作品的,1988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展铜奖的作品,就是一幅纪实摄影作品。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中国摄影》《现代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等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也都是纪实摄影作品。
后来随着照相机、感光材料、创作条件的发展,我逐渐走进自然,喜欢拍一些反映自然风光、反映祖国以及世界上大好河山的作品。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光摄影实践,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拍摄自然风光,自己满意的作品中也是风光类相对多一些。所以,我愿意让大家把我看成一名风光摄影师。
孙:国际上风光摄影大师可谓光彩夺目、星汉灿烂。哪些人对你摄影风格的形成影响最大?
刘: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他的严谨、认真,他对光影的追求、对构图的完美要求、对技术手段的苛刻等,都对我影响很大。我很欣赏他在拍摄作品时那种带有庄重感、神圣感的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作为一名摄影家,严谨是必须要具备的品质,更是一种习惯性修养。
选自《走进马赛马拉》(含对页) 刘鲁豫 摄
高原飞行,2016年8月。 牟健为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