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预习自学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设计理念: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做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课堂互动学习诗歌
第一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了什么意思?
生:我们虽没到过苏杭,但是我们从大量的诗词文章中早已领略了苏杭的美景,投影:写西湖的诗词句,诵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再次领略西湖的美景。
(设计理念: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第二步:诵读诗歌。(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投影诗歌,学生试读,谈谈初步的感受。(可从内容、情感、音韵等角度谈)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利用希沃白板功能“诗词”来展示作者作品。
指导朗读。①读准字音、节奏。(学生划分停顿节奏和标注韵脚)②读出诗意。(师生互动说说句子意思,感知内容,利用希沃功能对照诗歌大意)
(设计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琅琅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第三步:解读诗歌。
①解题。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你发现哪些信息?
②找出行踪路线。(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设计理念: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储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四步:悟读诗歌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②你能感受作者的心情吗?从哪发现的?
③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第五步:赏读诗歌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www.xing528.com)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抓意象,现画面,品意境。
②赏析诗歌(实践活动)
A.请说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句中“几处”和“谁家”能改成“处处”和“家家”吗?“早莺”和“新燕”能改成“黄莺”和“燕子”吗?为什么?
B.品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哪句直接表达作者游西湖的情感?
(设计理念: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第六步:想读诗歌(作业设计)
结合所给图片和诗歌内容,请以“小导游”身份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或者写一篇游记散文。
(设计理念:诗词改写,读写结合,提升学习实效)
第七步:背诵诗歌。(当堂完成)
(设计理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第八步:总结诗歌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春行”上。写诗人初春骑马游西湖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展现一派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景象,寓惊喜愉悦之情于明丽活泼之景,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再次表露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延伸性阅读(课外进行)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图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