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比较时髦的课堂改革,莫过于一堂课只讲几分钟,有些学校教条化的硬性要求教师的讲必须限定在几分钟之内,如果不能达标,将被逐出课堂或是当堂停课,如此做法我们先不论教师的尊严在学生心目中的消失殆尽,就唯物论而言,任何事物都不会是绝对的这一点来说,这种做法就是无形中继承了唯心论的衣钵。因教材难易程度不一,学生自学能力不一,教学情境不一,课堂即时状态不一,教学过程当然也会随“境”而动,又怎能会固守“几分钟的教条呢”?
任何一位不是人云亦云的有志于课堂改革的教者,都会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中学生“独学”“自主学”的实际能力是非常的虚弱的而学生“独学”“自主学”的能力的虚弱,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对阅读教材缺乏理性解读意识,比如,面对一篇作品如何选择解读的切入点,他们几乎是盲目的或是根本没能力,如果“独学”“自主学”所得浅薄,那么一群人在一起“群学”,所得也不过是浅薄的叠加,有人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笔者认为,在学生没有良好受“教”的前提下,自学的状况不会得到太多改善,正如有人撒网捕鱼,无经验的旁观者看到网中鱼伸手去抓,但鱼很滑,一挣扎就从人的手中挣脱,于是渔夫告诉他,把手插进鱼鳃就稳妥了。解读文章需要找准“文鳃”,而“由果溯因”的解读思维需要会教的教者去引导学生。没有教,学生也许能找到“文鳃”,但效率低下。试问教者的作用不就是让学生减少找到“文鳃”的时间吗?先教后习,再教再习,再习再教……这是教学的铁律。当然教者不是没有限度地教,会的不教不讲,短时间能学会的不教不讲。这种适时适度适人的精讲点拨就是因材施教,所以,各种自主学习模式,本质上都只是学生在受教之后的独立阅读实践,它不过是完整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是教者“再教”的基础,是教的起点而非终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