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连贯性和要素化,即事物由各要素有机组成的,同时事物又是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或同一阶段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即为连贯性。如果把学校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协同和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特需课程在整体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体来看,就要研究信息技术特需课程与常规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要素问题。经过实践发现,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设计中小学一体化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的优势,整合各年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重整学校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创造有利于学生提出特需的“土壤”,尝试信息技术课程的学分制(或积分制)管理,同时设计核心课程学习板块、学养课程学习板块、特需课程学习板块,其中特需课程学习板块提供学习领域指引,逐步规范学生自主选择行为,防止特需选择的“泛个性化”。
(二)成立不同视角下跨学科研究的机制
特需课程的提出,某种程度上讲走的是一条跨学科学习之路,因为只要涉及项目学习,特别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需求都可能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见图5-2),因此特需课程的后发优势应该在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上,这就需要教师团队强有力的支持,故成立不同学科视域下的跨学科研究的机制刻不容缓。(www.xing528.com)
图5-2 2014—2018学年信息技术跨学科特需项目数量统计
(三)完善学校课程设计、评价和管理体制
由于上实是分部管理,削弱了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的领导力,学生的特需课程的管理如果还是以分部制管理,将制约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应该完善现有机制,成立特需课程管理与实施联动机制,定期开会研究、协调管理上的问题。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特需课程打破年段的限制,获得更多不同学段教师的支持,加强不同年段学生之间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