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共同体的师生互动:引路人教师的观察与课程研发

学习共同体的师生互动:引路人教师的观察与课程研发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即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引路人。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形成的组织,教师是否要参加是完全自愿的,没有学校政策的强制,也没有奖励政策的倾斜。教师在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找到课程研发的方向。

学习共同体的师生互动:引路人教师的观察与课程研发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也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力量。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即是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经过平等交流的过程,促进了每个人掌握知识和信息的全面性。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引路人。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又称学习社区、学习联合体、学习型组织、专业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等,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共同体”(community)一词最初由德国学者滕尼斯(F.J.Tonnies)提出,原意指共同的生活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1995年,博耶尔(Boyer)在其报告《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of Learning)中首先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

在特需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科组或项目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随处可见,他们有的不是同一个学科,但为了解决学生某一问题而走到一起进行讨论;有的为自己学科特需课程的实施而聚在一起寻找策略;有的是教师或者学生,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围在一起争论。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获取一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经过平等交流的过程,每个成员都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和信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参与特需课程建设研究的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的,这种自愿不仅是指教师自愿参加共同体,还包括教师自愿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加以讨论,教师自愿提出自己的交流意见等。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形成的组织,教师是否要参加是完全自愿的,没有学校政策的强制,也没有奖励政策的倾斜。(www.xing528.com)

教师在学生特需学习活动中找到课程研发资源。教师在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找到课程研发的方向。例如,有学生用算法思想研究高中的数学问题,用程序编程揭示数学规律背后的普遍价值。教师适时抓住这一机会,系统整理了高中数学中可以算法实现的经典问题,出版专著,开设了选修课,实现了从“协助特需学习”到“研发课程”的根本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