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内容结构:特设第三节

重建内容结构:特设第三节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家的共识,技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关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图3-14内容“特设”——重建内容结构

重建内容结构:特设第三节

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家的共识,技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技术,而且培养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关注。

我们发现,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习技术成为人类生存的必然,仅停留在简单的工具操作层面,不去超越它,不去深刻地理解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的精髓,也就不能适应学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当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必然要面对不断发生的软件的更新换代。因而要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生活方式,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较多地掌握可广泛迁移的知识与方法。学生只有对技术思想和方法有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将其迁移到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和方法的普遍意义。

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关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再限定在以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为最终目的的狭隘范围,而是冲出知识本位的藩篱,明确指向学生发展本位,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体现在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亲历技术过程的强调上。

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要求,“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信息技术划归技术领域,表示其与技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面。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在这一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要跳出技术培训的束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技术教育本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www.xing528.com)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技术方法和思想层面的关注与渗透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进行较为深层的挖掘。高中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都可以达到高级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技术的深层次挖掘,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领悟技术的独特价值。因此,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领悟,关键不在于学生能不能,而在于教师是否想到,是否有过关注。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任务,又承担着通过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将承担为学生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任务。”

上实信息技术学科的特需课程主要从批判性思维课程、创造性思维课程这两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大体框架如图3-14所示。

图3-14 内容“特设”——重建内容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