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简而言之,因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1]。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科学。简而言之,因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以激发人的天然学习倾向为出发点,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提到了教育的首位[2]。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特需课程的初衷不谋而合,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特需课程的开发完全是由学生的需求决定,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兴趣的需求,很多课程内容甚至都是由学生决定。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即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①学校和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人”,真正尊重学习者。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相信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②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整体才能和人格的完善。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内在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理论、情意学习理论等。

内在学习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外铄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而是内在和自发的,要依靠学生内在的驱力。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去学习,学习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意义学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罗杰斯所讲的意义学习有别于认知心理学所讲的意义学习。认知心理学所讲的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材料对个体来说是有意义的,而罗杰斯所讲的意义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并全面地渗入人格和人的行为之中的学习。

情意学习理论是由康布斯提出的。他认为知觉与学习密切相关,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有两层含义:—是学到新知识,二是知识使个人产生了新意义。因此康布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教师能启迪学生使知识个人化,从而获得新意义。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自发的;②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融为一体,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结构或人格日臻完善;③提倡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的学习观;④重视学习者主动性、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作用;⑤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⑥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效果。[3]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www.xing528.com)

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主观的兴趣能力,追求学生全面开启心智的学习境界,努力达到人的不断完善的目标。对人本主义教学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以及“非指导性教学”。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本能。罗杰斯主张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4]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②反对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③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精神;④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价值中立和无目标的无意义,主张进行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⑤反对不良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心理氛围,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在意义学习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5]

(三)人本主义课程特点

人本主义课程肯定人的情感(或情意)、情绪和感情的重要性,坚持课程从“面向完整的学生”这一立场出发,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相认知、感情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6]

人本主义课程有四个特点:

第一,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学校的重心从传授大学学者书斋的学问知识,过渡到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的本性、需求、动机、兴趣和爱好等。

第二,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人本主义课程主张把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统一起来,促进整体人格的和谐发展。在人本主义课程里,情意课程被提到了突出地位,要想促进整体人格的发展,就必须把认知学习与情意、情感培养相统合,心智发展与情绪发展相结合。

第三,承认儿童的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差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发现学习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学者的探究—发现方式是一种研究,而学生的探究—发现则是一种学习,不能把学者的研究与学生的学习画等号。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创新,而学生的发现则不是一种创新。因此,无原则地把学者的创新扩大到全部学习领域,无原则地滥用,不仅会混淆学习与研究两种活动的本质区别,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第四,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校的课程应具有社会适切性,既不能脱离整个社会实际,又不能脱离学习者的生活,应把教学内容集中在该学问本身的知识上。例如,现代的社会问题往往不可能由某种学科来解决,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共同来解决,如环境问题不可能单靠自然科学来解决,还必须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相结合。因此学校课程必须综合化,学校课程必须能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的现实。[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