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需课程的诞生及优化方案

特需课程的诞生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苍表示同意,还拟了份计划。第二学期开始不久,小苍的老毛病又犯了,几乎每节课都萎靡不振。小苍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位,学校通过“创作假”,尝试在统一的班级授课制下,兼顾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爱好,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变通。当前,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挑战。特需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特需课程的诞生及优化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归教育本源的举措。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全面发展是个性潜能优势发展的最终归宿。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在个性上毫无共同之处。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既包括人与人在心理面貌上的相同方面(共同性),也包括人与人在心理面貌上的不同方面(差异性)[1]。个性中既包含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又包含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学校课程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殊需求服务。

上实建校时就以“开发儿童智慧潜能,和谐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任务,开设了一些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半个性化学习的课程。所谓半个性化,是指它具有个性化的部分特征,对中等智力及偏上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群体基础基本相同,但教学内容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同;“半”是指还没有真正经过这些学生的自由选择,这些课程是学校给予的、认为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没有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设置课程。

下面的这则案例颇为典型[2]

为特长学生开绿灯——首推“创作假”

2010年,我校高一学生小苍第一学期期末就有多门学科不及格,任课老师向班主任反映,他上课老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班主任告知家长,小苍的功课总是完成不了,订正也不做,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学年总评不及格,要在原年级重读一年。小苍的妈妈是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却对儿子的状况一筹莫展。她只知道儿子喜欢写小说,小时候写动漫故事,初中写爱情小说,高中着迷悬疑小说。每晚熬到深更半夜,发在网络上,据说有很多人每天盯着看连载。

出现这样的情况,校长约班主任、小苍、小苍妈妈一起商谈,每天给他一小时创作,其他时间要保证功课,上课要认真,准备纠错本,及时订正作业。小苍表示同意,还拟了份计划。

第二学期开始不久,小苍的老毛病又犯了,几乎每节课都萎靡不振。校长将小苍再次叫到办公室。小苍坦言:自己每天以2 000字的速度在网上更新他的小说《苍猎》。他一开始也想每天一小时用于写作,努力协调好写作与学习的关系,但后来越来越刹不住车。有时候,故事中的任务和情节缠绕着他,让他不知不觉游离出课堂,老师讲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去。到了学期末,不出所料,小苍的大多数学科不及格。

传统观念,小苍属于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的“差生”,需要留级、转学,或者退学。但按多元成才观,小苍却是“特长生”,在写作方面的才能远超同龄人。这样的“偏才”,在大一统的班级授课体制下遭遇到发展瓶颈:如果爱好专长被压抑,孩子很可能错过“最佳发展期”,不仅无技可凭、平庸一生,而且可能会诱发心理危机;如果放手鼓励其发展特长爱好,成败皆有可能,万一不能修成正果,又会耽误了正常学业。(www.xing528.com)

摆在小苍面前的也是一个未知数:是抓紧补考,争取升级,还是继续完成小说,准备留级?可是留级能不能彻底解决他发展兴趣特长与学习基础通识之间的矛盾问题呢?家长深思熟虑之后,向学校提出请一个学期的病假,让孩子在家里完成小说。[3]

小苍的成长困境,逼迫学校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本职。

每一个孩子都有儿时的梦想,与其用病假的方式偷偷摸摸地写,还不如给他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让他自由写作,满足一个少年的梦想。[4]

于是,学校领导商量,决定给小苍为期一个学期的“创作假”,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小说。

小苍遇到的问题,反映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班级授课制之间的矛盾、学生特长和潜能发展与基础教育通识要求之间的矛盾。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老师……这种缺乏弹性的“标准化流水线”传授课本知识是高效的,但因过度“预设”,孩子被动学习,无法满足“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导向性需求,在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等方面难免存在局限。

事实上,每个人天资有异、特长有别,“多元智能理论”和无数“偏才”例证都表明,学生之间有差异,专长不同。社会对人才的岗位设定,均按专业划分,这也要求学校教育不宜求全。

社会对人才的使用都是扬长避短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可用的各门类人才,一定要促进孩子各自“扬长”发展。眼光不同,教育策略不同,孩子的命运不同,学校“产出”的不同,最终社会得到的“人才”质量也不同。

随着教育教学整体实验的推进,学生的多元潜能差异渐显。小苍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位,学校通过“创作假”,尝试在统一的班级授课制下,兼顾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爱好,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变通。从实践层面看,小苍的故事是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发展、创新和探究精神的最好例证。

当前,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挑战。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既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每个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特需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