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本质及异化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的影响

人的本质及异化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的影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和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而“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是从剖析人的本质及人的本质的异化开始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这一物质生产活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称之为“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和分析工人即劳动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人的本质及异化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和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而“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是从剖析人的本质及人的本质的异化开始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这一物质生产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条件下,由于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工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称之为“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和分析工人即劳动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具体来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这里包含着两层对立的含意:一方面,劳动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的本质的力量,而劳动产品就是物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劳动的对象化即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本质的肯定与确证,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但是,另一方面,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工人失去现实性,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力量与劳动相对立,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肯定,而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与剥夺。

因此,“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马克思称之为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它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工人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且成为同他相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工人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的。工人即劳动同劳动产品相异化了。

不仅如此,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即工人对他的劳动生产的对象的关系,结果着并证实着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马克思把工人和资本家同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本身不同的关系做了鲜明的对比——“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产生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不仅生产和决定了资本家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而且证实着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并且,“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因此,马克思进一步剖析,认为劳动的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即表现在劳动产品的异化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即表现在劳动过程中,马克思把这一点称为“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意指人的劳动、人的生产活动的异化。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作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实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条件下,却是另一样的反映和体现: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摧残;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在不劳动时感觉舒畅,而在劳动时感觉不舒畅;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工人的劳动不是满足劳动需要的劳动,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之外的手段,劳动不是工人自己的,而是属于他人的;工人的劳动不是自主的活动,而是他自身的丧失。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了。其结果是工人的人性的丧失。这样,“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机能。”

正是由于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使得工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异化了。如果,前面所述工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关系的异化是“物的异化”的话;那么,在这里,工人对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生产行为、生产活动的关系的异化就是“自我异化”。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即生产活动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占有者,属于资本家。一无所有而只拥有劳动力的工人,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才能与资本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活动,从而才能获得维持自己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最低的、“动物机能”的需求。

工人的劳动不属于工人自己,而属于资本家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也是所谓“国民经济学”忽视、不加以揭示、也不可能加以科学阐释的地方。相反,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出发,把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进一步引向深入了。

由人的劳动的“物的异化”和人的劳动的“自我异化”,即“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推出并分析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即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在这里,马克思一方面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类存在物”“类”“类本质”,另一方面批判继承并超越了费尔巴哈,又赋予了这些概念以新的内涵,强调了它们的“自然与人的对象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含义及人的类的“社会特性”和“社会关系”的含义。

马克思的逻辑是“人是类存在物”——“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通过实践,改造无机界,创造对象世界才真正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具体而言,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和动物一样依靠无机界生活,人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自然界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也就是说,无论从物质生活方面还是从精神生活方面,人都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并把它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生产生活即生命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不同,动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使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对象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正是这一点,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才是类存在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的意识的对象,因此人的生产生命的活动,即人的活动就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并且进一步来说,人通过实践即生产劳动,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并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

所谓“类本质”“类存在物”就是“类生活”,所谓“类生活”就是“生产生活”“生产生命的生活”。马克思说:“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生产生命的生活。”动物虽然也生产,但和人的生产不同:“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上去;动物始终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类则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纯自然界”,改造“人化的自然”,并在其中改造人自身,从而实现着人的本质或者确立着实现人的本质的基础。(www.xing528.com)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也就是说,异化劳动把实现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个体谋生的手段,变成了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因此,人原本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的劳动对象化的过程,却因着异化劳动,并且正是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人的生产对象,进而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夺去了人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了。

所以,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合于人对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而且“人的异化,一般来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可见,在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的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命题的内涵是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的,一层含义是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每一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另一层面的含义是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这一劳动主体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从这里,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异化劳动”的分析,进一步把“异化劳动”所扭曲内涵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给予揭示。既然劳动和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工人相对立,它们既不属于工人,也不属于“神”或“自然界”,那么,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马克思深刻指出:“如果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即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一对象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人。”“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把他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正像他使自己的活动同自身相异化一样,他也使与他相异化的人占有非自身的活动。”

总之,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资本家,并且,通过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阶级对劳动者劳动的关系和劳动对象化的现实的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工人阶级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的社会、经济关系——由于工人不占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并与资本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劳动,这种劳动一开始就已经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了。不仅如此,而且劳动对象化的结果即劳动产品必然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所以,马克思说:“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当私有财产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时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私有财产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异化劳动的实现。

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在这一切社会关系中又该如何来实现人的本质呢?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这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客观矛盾发展中得出的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结论,是马克思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所做的表述。共产主义只有实现了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尤其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既然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们追求人的本质的实现,那么共产主义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

马克思首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给了一个形象的回答,“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这样的一种社会在《共产党宣言》中被规定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此,马克思阐明了只有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才能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联合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