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社会中人文主义的精神发源地

近代社会中人文主义的精神发源地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问题的沉思,肇启于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人文主义高扬了人性的复归、个性的发展和现实生活。它继承人文主义反宗教神学的传统,继续以更加尖锐鲜明的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不仅仅满足于批判宗教,进而把批判的矛头由一般思想文化领域推进到政治领域,直指封建专制统治,直指封建等级制度,直指封建等级特权。

近代社会中人文主义的精神发源地

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问题的沉思,肇启于古希腊智者运动苏格拉底。据柏拉图所言,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是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490—前421年),他有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由于推崇人的地位而必然“亵渎神明”。苏格拉底主张“德行就是知识”,并进而要求以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认识你自己”来研究人自身,实现了哲学从关注自然向关注人自身的转变。此后,古希腊的思想家无不把人的命运、幸福、正义之善及人的本性的实现维系于城邦共同体上。

将人的解放作为时代主题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彰显的人文主义精神,首先揭开了人的解放这一时代主题的帷幕,对人的价值和地位做了与神学完全不同的重新定向,坚决用人性驳斥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推动人性摆脱神学枷锁,回归现实世界;通过人的理性来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建立起人的此岸世界的幸福王国,因为在人文主义看来,人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力量,他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改造世界。人文主义高扬了人性的复归、个性的发展和现实生活。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教皇这个人间最大的权威,树立了人的理性和信仰自主的权威。人们不再诉诸外在于人、凌驾于人的权威,仅诉诸人自己的良知和理性。虽然,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仅仅是把“神的世界”由教权体系为中介而凌驾于和外在于人直接移植于人的内心世界,但却对人间这个“宗教世界”的至高权威给予了最强烈的冲击。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www.xing528.com)

之后的启蒙运动在宗教改革止步的地方继续着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承人文主义反宗教神学的传统,继续以更加尖锐鲜明的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不仅仅满足于批判宗教,进而把批判的矛头由一般思想文化领域推进到政治领域,直指封建专制统治,直指封建等级制度,直指封建等级特权。意大利齐亚法多纳这样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征:“它导致文化持续的世俗化:不再像16世纪那样,是存在及其最高使命位于思想的中心,而是人、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位于思想的中心。最优秀的科学不再是神学或形而上学,而是关于人的理论。”康德旗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主旨,提出:“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是对的基督教神学最高权威的否定,同时,也意味着评判一切的标准从此由上帝让位于了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