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主要作用于社会分配领域,是通过税收、国债、公共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政策工具,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调整各自收入规模,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在货币流通领域起作用,主要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来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两大政策的作用领域不同,而且,由于政策操作上也有一定限度,往往需要两大政策之间的配合,例如财政的加税政策力度过大可能会挫伤投资积极性甚至破坏正常的经济运行,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从货币流通领域加以配合。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机制不同
财政主要以无偿方式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因此,财政可以从收支两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相应地,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调节实现调控。而信贷是以有偿方式集中和使用资金,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进行调剂。这也说明银行不可能像财政那样,无偿地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直接去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这也决定了货币政策只能通过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等变动,间接地影响社会总需求。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时滞性不同(www.xing528.com)
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收入或支出,盈余或赤字,都是公开的;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相对较低,除了存贷利率是公开的,银行信贷收支平衡的真实状况难以从银行信贷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整个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合理规模、信贷差额状况、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等都不能及时地从信贷平衡表上揭示出来,因此会掩盖很多矛盾。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批,决策时滞长;货币政策通常由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定,时滞短。财政政策通常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政策效果时滞短;货币政策则通常要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并经过中间目标的传导过程才能实现最终目标,政策效果时滞长。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宏观调控的政策,但在各自的政策调节上侧重点有差异。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分配关系,侧重于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解决经济结构矛盾。通过财政收支的调节来调控社会总供求的平衡,财政收支的总量发生较大调整,都会直接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得失,诱发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因此财政政策对总量调节的弹性空间有限。但是,财政政策可以充分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强制无偿性特点,通过收支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国民经济各主要比例关系,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侧重于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矛盾。银行系统是整个信贷资金的主要供应者,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规模随货币政策的调节而变化,通过传导机制使社会供求发生相应变动,可见货币政策在调控总量平衡上具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