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收入规模制约因素的优化探究

财政收入规模制约因素的优化探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以我国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6.6%以上,其中1960年高达39.3%。在经济发展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国家经济的分配制度是决定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政府收入会因价格变动,取得实际增长。

财政收入规模制约因素的优化探究

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并不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它要受到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一国经济条件的角度,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分配制度、价格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

从根本上说,财政收入来源于一国的国民收入,而一国的国民收入则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或者说,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如1986年我国中央政府经常性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5.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4%,而英国为37.9%,法国为40.9%,意大利为36.7%,荷兰则高达51.6%。再从几个发达国家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的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则上升为20%~40%之间。上述资料证明了一个基本的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

2.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它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的,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分析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的深化。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和产品质量提高,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则带来物质消耗降低和经济效率提高。现代社会的技术加速进步,使社会积累更为丰富,带来了GDP的快速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对财政收入具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

3.分配制度(www.xing528.com)

分配制度是指一国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配制度与一国政府职能的范围有关系,决定着政府职能的大小。通常而言,政府职能的范围越广越需要较多的经济收入来保证,一般会拿出国民收入的较多部分作为财政收入。一般来说,实行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市场经济国家。以我国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6.6%以上,其中1960年高达39.3%。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下降,其中1995年降至10.27%。后通过我国财政制度改革,这一比例开始回升,2004年为16.51%,2013年达到22.7%。在经济发展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国家经济的分配制度是决定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4.价格因素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价格总水平的升降。一般情况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升降,会扩大或缩减税基,直接影响名义财政收入的增减。至于实际财政收入是否变化,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税”。政府收入会因价格变动,取得实际增长。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信用扩张引起的,财政在再分配中,会形成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收入下降。

其次,作用于具体的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会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最后,产品相对价格关系的变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率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交的税利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