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财政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的一般定义是指财政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财政的共同性质。当然,如果财政分配关系中的另外一方不承认国家的主导地位,藐视国家财政权力,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因此也称为“公共财政”。国家依据政治权力的财政征收,多数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主要是为了国家满足其实现职能的基本收入来源。因此,财政产生的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

财政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一)财政的概念

从上述内容可知,“财政”一词在我国应属于外来词。财政的一般定义是指财政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财政的共同性质。自古以来,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国家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与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财务和家庭理财相比,国家或政府的理财活动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和公共财政是大体相同的概念。

财政的一般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1.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

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指的是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分配环节,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这是财政分配有别于其他经济分配的基本特征。国家运用手中的权力,不仅决定着财政收入向谁征、征多少、何时征、怎么征,而且决定着财政资金支出的用途、数量和支用的时间。其他主体则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去完成收支的任务。在国家与各方面所构成的分配关系中,虽然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财政分配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必须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范围内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如果国家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而任意发挥其主导作用,如征税超过了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支出铺张浪费,这必然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当然,如果财政分配关系中的另外一方不承认国家的主导地位,藐视国家财政权力,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满足纯社会公共需要

这类需要既包括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法庭、监狱、外交、行政管理等,还包括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普及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生态环境保护等。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即在个人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之间难以划分的一些需要,如高等教育、公共游泳池、大礼堂、大剧院、人才交流、社会保障等。这些需要既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个人所需要的,可以不付费或付较少的费用。

(3)满足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建设的社会公共需要

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电信、民航、铁路、公路、煤气电力、城市公共设施等,这些再生产往往具有规模效益和广泛的外部经济效益,具有垄断的特性,在许多国家都是通过财政投资来满足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因此也称为“公共财政”。

3.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凭借国家的权力

国家的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财政分配既然是为了实现国家所代表的公共需要,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分配关系,那么,在实现财政分配关系中,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首先运用国家政治权力。国家政治权力的运用包含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个方面,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税收。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了征税的基本权力;国家财政机关,根据国家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对企业和居民实行财政征收,对社会公共需要支付财政资金,并对违反财政法规者给予行政处罚;司法机关则对那些违反财政法规的居民和单位给予法律制裁。国家依据政治权力的财政征收,多数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如税收通常由国家依据法律征收,而不管纳税人是否自愿,并且也不会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国家除了拥有政治权力外,还拥有财产权力。国家以财产所有者身份,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实行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如征收使用费、租赁费、取息分红等。运用财产权力参与分配时,国家与当事人形成一种契约式关系。国家运用财产权力参与分配,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的。通过立法,规定哪些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国家还以国家信用形式参与分配,国家作为债权人,让渡其商品使用权,以收取利息为代价;国家作为债务人,暂时取得商品使用权,以付出利息为交换代价。国家信用分配也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以国家财产权力为后盾,以国家政治权力为辅助力量。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财政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M),它既不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也不是剩余产品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主要是为了国家满足其实现职能的基本收入来源。通常,社会总产品首先要在企业里进行初次分配,即先要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耗费和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然后剩下的企业纯收入相当于剩余产品部分,才成为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因此,明确财政分配的对象实际上明确了财政的分配量,这对于我们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的发展历程(www.xing528.com)

1.财政产生的条件

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中国财政产生的过程来看,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着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经济范畴。因此,财政产生的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过程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初期和中期,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社会产品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需要。在原始氏族公社范围内,氏族成员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成果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取得的成果,在满足全体成员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后基本没有什么剩余;作为劳动成果的产品,也只能在氏族内部成员中进行大致平均的分配。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三次大分工,即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与农牧业、商业与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劳动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随着社会分工有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及产品的生产与交换,产生了社会的共同需要;二是各个家庭逐渐脱离氏族群体而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产生了私有观念与私有制;三是氏族首领日益脱离生产并开始凭借自身权力占有剩余产品,逐渐成为利用其职权占有他人劳动果实、依靠剥削他人为生的氏族贵族与奴隶主,同时战俘及一部分贫困的氏族成员逐渐沦为奴隶,社会逐步分裂为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四是随着阶级冲突,氏族贵族与奴隶主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建立了监狱、法院警察和军队等一系列的暴力机构,于是出现了一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国家。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然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能依靠其政治权力,通过强制的、无偿的手段将一部分社会产品征为己有,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一种新的分配范畴,一种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作为经济条件,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作为政治条件的经济范畴——财政,即以国家为主体并依赖于国家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范畴。

3.财政的发展

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财政的分配形式、作用范围、规模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1)奴隶制国家财政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制国家是为维护奴隶制而建立的暴力机器。国家财政是在奴隶制社会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来源是直接占有奴隶的剩余劳动,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王室的土地收入、贡赋收入和捐税收入,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军事支出、王室支出、维护国家政权机构支出、宗教祭祀支出和少量的农业生产建设支出。

在奴隶制国家财政发展过程中,国家财政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奴隶主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直接占有奴隶的剩余劳动;二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产品分配一般采取实物形式,财政分配也采取实物的形式;三是财政管理不完善,国王的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混淆不清,财政收支很不稳定。奴隶制国家的财政特征,说明国家财政还处于初级阶段。

(2)封建制国家财政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农奴依附于封建地主,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私有经济。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官产收入、赋税收入、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等。财政支出主要有军事支出、国家机构支出、皇室支出、宗教支出和一定的兴修水利及发展生产支出等。

在封建制国家财政发展过程中,国家财政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二是随着生产力的日益提高,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日益发展,封建社会初期的财政分配形式以实物为主、货币为辅,封建社会中后期则以货币为主、实物为辅;三是财政管理日趋完善,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分开,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四是随着封建社会后期国家各项支出的增长,统治阶级开始举借公债以满足国家庞大支出的需要,国家财政收支开始实施计划性管理和国家预算管理。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变成资本,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无偿占有雇佣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以及国家通过对直接拥有的财产进行开发经营取得的国有财产收入和国有企业经营收入;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军事支出、政府机关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卫生方面的支出。其财政特征主要是:分配形式完全货币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行政性开支,没有赤字,经常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人们对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公共服务要求。随着国家社会职能不断增加,相应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财政不仅要为政府管理国家提供经费,而且还要提供不可缺少的社会福利资金甚至是某些经济支出。其财政特征主要是:财政收支规模扩大,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财政不仅是保证国家机构运行的需要,而且也成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的主要手段。

(4)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的财政,与资本主义财政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实质却迥然不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财政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性质、内容和特点,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特征和内容,详见后续各章研究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