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相关研究及评述

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相关研究及评述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按照研究假设是自利偏好还是嫉妒、公平等非自利偏好为标准进行划分,对较重要的较近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简要评述。基于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研究目前锦标竞赛中研究的非自利偏好包括含义比较宽泛的涉他偏好或亲社会行为,以及含义比较明确具体的公平偏好。现有文献对各种心理偏好的分析是零散的,有的研究嫉妒心理,有的研究内疚心理,有的分析好胜心理等等。

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相关研究及评述

自Lazear和Rosen(1981)、Lazear(1989)以来,对锦标竞赛的研究文献非常多(王伟哲,2012)。下面按照研究假设是自利偏好还是嫉妒、公平等非自利偏好为标准进行划分,对较重要的较近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简要评述。

(1)基于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研究

基于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锦标竞赛为基础的晋升激励,二是存在能力差异的锦标竞赛。

首先,在以锦标竞赛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方面:Steffen等(2012)分析了多阶段锦标竞赛的晋升激励作用,Omesh等(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风险锦标晋升会导致CEO选择风险较高的公司政策从而增大公司运营风险,Michael(2013)则提出晋升具有信号传递功能,基于公司之间竞争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锦标竞赛与基于公司内部竞争的以薪级和职位晋升为基础的锦标竞赛具有同样功能。

其次,在存在能力差异的锦标竞赛方面:Oliver等(2010)认为应该采取政策倾斜对能力高者给予较低的获胜奖励而给予能力低者较高的获胜奖励以平衡能力上的差异,Sergio等(2010)扩展到多个能力不同者之间的锦标竞赛,Gabriella(2010)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别对待的政策倾斜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实证研究发现负面效应更强,Caterina等(2013)的实证研究也发现政策倾斜确实负面效应更大,闫威等(2012)用实验方法研究发现能力差异会降低所有参与者的努力水平而且能力差异越大降低程度越大,而差别对待的政策倾斜作用有限并没有提高总产出,Lorens等(2014)研究发现只有不存在有限责任约束时对能力低者采取政策倾斜才是有效的,而能力差异确实也是产生不同风险选择行为的原因(Matthias,2008),实验研究也证实能力低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高的行为而能力高者则趋于保守(Frederick和Todd,2011),在此基础上朱浩等(2015)研究认为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锦标竞赛中正是各地资源禀赋、市场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地方政府在改革发展积极性和力度上存在“西强东弱”的现象。

(2)基于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研究(www.xing528.com)

目前锦标竞赛中研究的非自利偏好包括含义比较宽泛的涉他偏好(other regarding)或亲社会行为(pro-social),以及含义比较明确具体的公平偏好(fairness或inequity)。其中,涉他偏好或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收益的关注,涉及嫉妒、内疚、好胜、自豪、互惠等心理偏好,含义比较宽泛;公平偏好是指关注收益分配是否公平,包括收益低于他人时由嫉妒产生的不利的公平偏好和收益高于他人时由同情产生的有利的公平偏好,有些文献只强调收益低于他人时由嫉妒产生的不公平感。

首先,在涉他偏好方面:Matthias(2008)较早研究了锦标竞赛中的涉他偏好,发现涉他偏好可能增加委托人的期望利润,也可能提高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可以解释一些自利偏好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魏光兴等(2008)分析了嫉妒、内疚、好胜等心理偏好,认为心理偏好在锦标竞赛中有参与约束效应和激励相容约束效应两种影响,二者都会改变锦标竞赛的激励结构、业绩评价精度、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委托人的期望利润等;李绍芳等(2010)研究也发现,涉他偏好对代理人有事前激励作用,会加剧代理人之间的竞争,还会改变激励结构、业绩评价精度等;Michael等(2013)通过公共品博弈实验研究发现,亲社会行为会增加对公共品的投资,预期之外的锦标排名也会增加对公共品的投资,而亲社会行为可能会形成与预期差异较大的锦标排名;张晶等(2015)则研究了涉他偏好对官员锦标晋升的影响,发现涉他偏好会加剧同级官员之间竞争,促使地方官员付出更多努力,使地方官员在合作时倾向于同所辖区域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区域而非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这为东部对口支援西部做出了一种心理偏好上的理论解释。

其次,在公平偏好方面:Christian等(2005)较早分析了由嫉妒和同情心理共同形成的公平偏好对锦标竞赛激励结构和激励效率的影响,发现公平偏好会缩小锦标竞赛的激励强度,也会降低锦标竞赛的激励效率;魏光兴等(2006)的研究也证实,公平偏好确实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和委托人的期望利润;李训等(2009)则分别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中,设计了引入公平偏好的锦标机制并分析了公平偏好对产出效率的影响;David等(2010)讨论了锦标竞赛中公平偏好与自我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形成自我价值的内在参考点是锦标竞赛被广泛采用和接受的原因之一,也是提高锦标竞赛激励效率的原因之一;黄邦根等(2012)在高管锦标竞赛框架下分析了公平偏好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高管公平偏好强度越大企业绩效越差,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Magnus等(2016)研究发现,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会促使代理人提高努力水平,即使激励强度较低代理人也会付出较多的努力;Gerald等(2016)用博弈实验方法研究证实,嫉妒心理确实会降低锦标竞赛的激励效率;刘新民等(2014)则研究了引入公平偏好的三阶段锦标博弈,发现公平偏好降低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且代理人在第一阶段的努力水平总大于第三阶段的努力水平;David等(2015)在团队框架下分析了自我价值与公平偏好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公平偏好可能会促进团队合作,但是自我价值会促进锦标竞赛,二者共同作用可能会破坏团队方式而自发形成竞争方式,因此锦标竞赛可能不是一种外在的制度安排而是一种内在的制度选择。

(3)简要评述

无论是基于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还是基于非自利偏好的锦标竞赛,现有文献都做了大量研究,研究方法以理论模型分析为主。其中,能力的异质性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如Oliver和Mattias(2010)等文献关于能力存在差异时倾斜政策的分析。但是,偏好的异质性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现有文献对各种心理偏好的分析是零散的,有的研究嫉妒心理,有的研究内疚心理,有的分析好胜心理等等。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分析某种心理偏好类型时,假设参与锦标竞赛者都具有该种心理偏好。然而,事实上不同代理人的偏好类型不同,参与锦标竞赛者的偏好类型也很可能不同。而且,代理人可能会故意选择与自己偏好类型相同者进行分类竞赛,也可能故意选择与自己偏好类型不同者进行混同竞赛;委托人可能会故意把偏好类型相同者安排在一组进行分类竞赛,也可能故意将偏好类型不同者安排在一组进行分类竞赛。因此,下文将考虑偏好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和比较基于偏好类型的分类竞赛和混同竞赛,分析代理人对竞争对手偏好类型的选择以及委托人对偏好类型的竞赛分组安排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