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将对国内外引入能力水平的锦标机制研究现状做一个归纳与梳理。
1.4.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道德风险方面,Lazear和Rosen(1981)设计了一组适合不同能力等级的激励机制让代理人根据其实际能力进行自我选择。Matthias(2008)把不公平厌恶感与锦标机制相结合,考虑了风险中性的同质的代理人与异质的代理人对激励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工资结构固定,那么委托人宁愿组织不公平的竞赛也不愿意组织公平的竞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可以从代理人的有利不公平厌恶感与不利不公平厌恶感中获得利润。但该研究中的不公平厌恶感是关于奖金的函数。从实践中可知,竞赛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生活中的竞赛模型化,而在该过程中,竞赛成功函数即指竞赛者的努力水平与其获胜概率的对应关系,本研究借鉴了Matthias(2008)提出的竞赛成功函数,对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Harbring和Lunser(2008)分析了不同能力间的代理人在锦标机制下的激励,研究结果表明:低能力的代理人付出的努力比均衡努力大,如果代理人之间的能力差异相当小,那么激励结构就会比较大;如果代理人之间的能力差异相当大,那么激励结构就会比较小。Hammond和Zheng(2012)研究了不同锦标竞赛模式下代理人知道对手能力分布情况下的激励结构。Cabrales和Calvó-Armengol(2005)分析了不同能力的代理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分类竞赛。
Oliver和Matthias(2010)比较了有无租金的条件下委托人的利润,结果表明,如果代理人交纳租金,那么,委托人可以只奖励高能力的代理人,从而获得所有的租金;如果代理人不交纳租金,那么,委托人可以利用代理人之间的能力高低,提供不一样的报酬,这样减少了非对称竞赛下的不公平现象。Dubois和Vukina(2009)利用数据分析了道德风险下异质代理人的最优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Moldovanu和Sela(2006)证明,当竞赛者的努力成本函数为凸时,如果从最大化最高努力的角度出发,分组竞赛优于混同竞赛;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时,分组竞赛也优于混同竞赛。Moldovanu等(2007)在竞赛者能力和努力均为连续量的情况下,分析了纯地位奖励对竞赛者努力的影响,纯地位奖励是指竞赛者之间的能力对比效用。在大部分文献中竞赛设计者已设定好了各种奖励,所以竞赛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且奖励的大小与竞赛者自身各方面都相关联。但是,Kaplan等(2002,2003)提出了努力关联奖励,即该奖励不仅与竞赛者的能力相关,还与竞赛者所付出的努力挂钩,研究发现在非对称信息下事前固定激励制度会使竞赛者的行为发生变化。Cohen等(2006)讨论了竞赛者的能力、努力在不同激励制度下的问题,而Clark和Riis(1998)分析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竞赛设计者在面对由不同能力结构组成的竞赛者群体时,应该采取不同的竞赛方法,如果竞赛者之间的能力相差较大时,那么分组竞赛比混同竞赛优;如果竞赛者之间能力差距较小,混同竞赛比分组竞赛优。
1.4.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逆向选择方面,闫威和陈长怀(2012)利用试验得出了在不对称的锦标竞赛下,随着代理人能力不对称程度的逐渐增加,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均会减少,将员工按其能力高低不同进行分组竞赛可能是企业选择的最优策略。本研究与之不同的是将通过理论分析去证明代理人是愿意参加混同竞赛还是分组竞赛并结合现实给予解释,另外还证明了能力高低对激励制度的影响效果。李训等(2007)根据Lazear和Rosen(1981)的假设,研究风险中性的具有公平偏好的同质和异质员工的最优锦标机制的设计及效率问题。与李训等(2007)不同的是,本研究只考虑了能力不同的异质,没有考虑公平偏好程度不同的异质。骆品亮(2000)研究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两种代理问题并存的情况下,有效的经济竞赛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指出激励相容的竞赛机制在代理人自我选择方面失效。万迪(2009)研究了能力不同员工的混同竞赛与分类竞赛,研究表明,能力不同的员工在混同竞赛下不能达到效率均衡水平,能力不同的员工在分类竞赛下能达到效率均衡水平,从理论上说明了委托人在招聘时应充分识别代理人能力高低以防止签订合同前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魏光兴等(2006)对企业按学历和工作经验等来判断求职者能力的高低做了合理性的解释。乔恒和邱菀华(2007)构建了R&D竞赛模型,研究了奖励与努力的变化关系,发现竞赛者付出的努力越多,获胜的概率就越大,从而获胜后获得更大的奖励就越有可能,并通过均衡努力的存在性,提出了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下的纳什均衡表达式,着重分析了竞赛者的能力差距对竞赛结果的影响。而本研究是在非对称信息下根据FS模型研究努力与奖励的变化关系。
以上都是阐述竞赛在激励机制方面的应用,韩建军等(2005)在竞赛者能力不对称的条件下,建立了努力成本函数分别为线性函数、凹函数、凸函数的竞赛模型,研究发现,最优的奖励设置与竞赛者努力成本函数形式无关,而本研究只是研究了努力成本函数为凸函数的情况,邓伟等(2006)研究了能力分布函数不同的竞赛问题,他们指出,当能力高的竞赛者一阶随机占优优于能力低的竞赛者但两者能力差距较小时,那么,能力低的竞赛者的成绩优于能力高的竞赛者的成绩,但该研究的目标函数仍然是竞赛者的努力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