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及角色变迁浅析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及角色变迁浅析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没有办法去阻止别人对社会工作的偏见,但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去尽量减少这种偏见。我觉得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是促进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而是需要首要安抚服务对象情绪,并对接专业资源,这期间,社会工作者最大的作用就是有效实现资源链接和对专业人员的辅助作用。同时她提出目前高校教师、一线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的角色变化,从之前的高校教师做理论指导变成现在的多方同构。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及角色变迁浅析

就在结束暑假的那几天,我收到了成都大同寄来的机构周年礼包,一个水杯,一本大同笔记本,一根数据线,一个帆布包,一张我们老师写的小便签,上面是祝福的话,说前途艰难且充满希望,说社会工作的使命就是迎难而上,说愿所有社会工作者逆风而行。

我觉得逆风前行用在社会工作者身上特别恰当,短短本科4年对社会工作的接触,让我知道,社会工作大多时候都是在面对困难,助人时是与服务对象一起面对困难,“自助”(这里的自助我更强调社会工作的自我成长)时是面对自己的困难,不管哪一样,解决起来都是艰辛的,因为没有人会乐于跳出原本的舒适圈。然而成长和改变就是需要大家走出舒适圈,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改变,社会工作因此是处处充满了改变的,我觉得这是需要社会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勇气的,是要克服很大的阻力的,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门充满热情的学科,也是一项充满活力的工作。实践出真知,就像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会工作也是如此,接触了以后才知道,社会工作远不是像不了解它的人所说的“是最容易的工作,最养老的工作”,相反,这份处处充满改变的工作却是这么多工作中最艰辛的工作。同时,社会工作也是一个需要融入生活,真正贴近服务对象需求才可以有好的助人效果的工作,这都离不开社会工作者去亲身经历。我没有办法去阻止别人对社会工作的偏见,但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去尽量减少这种偏见。我在两个不同的场合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若你要问我做社工这么久,它到底改变了我什么,那我会告诉你,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变了。”一个场合是在课堂,一个是在实习机构。大家都很强调社工价值观的内化,但是成为社会工作者之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标签在作祟,是一种社会话语的建构,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改变成见对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运用解构的方法去解除服务对象身上的标签,使得他们能够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发展出自我认同感,甚至我们也可以用生命影响生命,去改变社会的成见,重构语言。通过实践和学习,我早已对这门学科另眼看待了。

时间来到了现在,在上海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的短短一个学期,虽然还没有接触到实地实习,但却接触到了许多的研讨会和讲座,从张美珍教授到马克老师,从焦虑症干预到动机式访谈实务技巧,我接触到了不同老师、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经验,让我学习到不同的知识。

我还记得那次应用型社会管理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模式研讨会,上海市多家社工机构的负责人都参与了会议,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上海社工机构。在会议期间,张可创老师提到了疫情对于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等的外在冲击,还有生命意识、情感体验、人际关系等内在心理上无形的冲击,认为我们应该思考社会组织在抗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起到的作用,这让我不禁联系到我的实习,那段在疫情期间的实习。我觉得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是促进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而是需要首要安抚服务对象情绪,并对接专业资源,这期间,社会工作者最大的作用就是有效实现资源链接和对专业人员的辅助作用。社会工作是稳定剂和黏合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说困难的话,我觉得还是及时有效的服务管理,如何在危机中迅速组织团队开展服务并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组织在抗议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了吧。

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威廉所带团队发表了题为《促进社会救助长效发展,发挥社会工作多元功能》的主旨报告。自疫情发生之后,申爱社会工作者开设疫情专线电话,分别发现了各类救助群体的需求,开设了例如守护弱势关怀专线——暖心关爱电话、一个口罩的助力——大重病人群口罩募集、两个小时的伙伴——儿童青少年教育支持、类别化线上支持小组——心理疏导、特殊支持等救助服务。这让我意识到了我实习期间开展服务的缺点,申爱根据不同人群开展了不同的服务,而我在实习中好像忘记了这一点,顿时就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欠缺,社会工作需要细致,需要考虑问题全面,就像申爱这样有丰富经验的社工机构,我觉得这是需要积累很多经验才会得到的,听了他们的介绍,我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工作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总干事张曼曼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不是某一个群体才需要社会工作者,是整个社会工作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现在做慈善企业家越来越多,但苦于没有渠道,社会工作的资金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级阶段,单靠政府提供资金,渠道真的过于单一,如何动员社会各界支持社会工作的开展,也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时怡雯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桥计划”的看法,她认为我们社会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是需要政府出钱,社工机构进行专业指导,一线工作者积极推进的。同时她提出目前高校教师、一线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的角色变化,从之前的高校教师做理论指导变成现在的多方同构。她还指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不拘于证书,而体现在实践能力和情怀。即使我们的学生可能以后不会做社会工作者,但是也要了解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社会工作带给你的成长会让你受益终生。(www.xing528.com)

每一次的学习都能让我反思过去的实习,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从服务技巧到整个社会工作的运行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这次研讨会让我懂得了很多的视角、很多的层次,作为社会工作者,多样的视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猎奇,还有助于多样化开展实务工作。

我在社会工作这条路上蹒跚学步,四年的时光,让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从迷茫到拥护,我觉得不实习是感觉不到社会工作的魅力的,社会工作就业前景还比较严峻,但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是对专业的认同和期许,我从这个专业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时日匆匆大学四年就这样结束了,尽管留有遗憾,但是也收获满满,我开始怀念那段顶着烈日做社区调研的日子,成都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牌桌,茶壶,蒲扇,一副麻将一副牌,给我那段炎热的日子带来了清凉,因为走访多了,路过那些牌桌,会在牌桌上遇到熟悉的居民,他们基本上都会向我们打招呼,阿姨们叫着我们“妹妹”,叔叔们叫着我们“小姑娘”,我们也会回应大家,然后内心充满快乐。与人接触才能感受到人的热情,这让我觉得比起火锅味,成都街头弥漫的更多的是人情味

我的脚印因为社会工作,踏过雅安的泥土,踩过成都街头掉落的浆果,穿梭于本科的教学楼,遍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我收获了友谊,学会了理解和包容,明白了与人相处需要耐心,懂得了社会工作技巧远远不止书本上那么多。我赞同时怡雯老师在研讨会上关于社会工作者情怀的观点,但同时,社会工作情怀又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实务工作一定需要情怀才能做好,而情怀最好的温床就是一次次的实务工作,两者不可分。其实,大多数学生是缺少社会工作情怀的,包括我自己,那点触动和感悟远远不能与情怀相提并论,理论很少具有温度,因为只有人才能赋予它温度,温度到了一定的度,那就是情怀了。所以本科期间和研究生期间都要求800个学时的实习时间,我觉得一方面是迎合了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这样一个特点,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萌发社会工作情怀的萌芽吧。因此,我很期待研究生的实习,我希望体验上海社会工作的发展,然后去感悟不同的成长。人的成长从懵懂到成熟,专业成长也是。木心有这么一句话“知和爱永成正比”,对社会工作的热爱也应该从认知开始。

我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收获过很多收获,我与社会工作经历了“四”水年华,它让我经历了成长,积累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现在,我正开启第五年的学习,我希望我能在这条路上扬帆起航,逆风前行,也许不为别的,只为了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