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的情感价值及其影响力

社会工作的情感价值及其影响力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就是从它的各种理论开始的。没有真正接触实践前,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只停留在它的理论基础上。专业成长可能就是一个过程吧,为了完成社会工作专业800个小时的实习要求,我先后在成都市新济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了实习。有一次,为了了解居民对社区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满意度,我们集中居民填写调查问卷。社会工作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可见可感的。

社会工作的情感价值及其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学习到了一些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从人际交往到个案小组社区,学习的东西来自各方面,也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各种学科。我后来慢慢了解到,社会工作可以介入任何领域,不仅仅是社区,小到家庭、团体,大到医院、学校、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社会工作就像光,可以渗透到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条裂缝,我慢慢觉得这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它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毕竟有多少人可以把这些来自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部真正内化,并且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呢?

也许,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就是从它的各种理论开始的。我是一个很相信科学的人,所以我也相信,一门有着科学理论基础的学科,本身也一定是门科学。我开始慢慢去向身边的人去解释这门学科,虽然换来的认同并不多,我也不会主动去介绍,但有人质疑的时候,我开始学会了维护它。

没有真正接触实践前,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只停留在它的理论基础上。专业成长可能就是一个过程吧,为了完成社会工作专业800个小时的实习要求,我先后在成都市新济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了实习。

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我在新济源的那段日子了,经过一系列简历投递、面试等常规的入职环节,我得到了实习机会,并开始进入了社区,新济源实习的地点离学校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那时正值七八月,那是成都最热的时候,中午的温度可以达到37~38℃,灼灼烈日,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片遮挡的云。同时,那个时间距离2020年考研仅剩4个月。不用说,这样紧张的时间,换来了考研同学的一些反感,也给本不富裕的复习时间雪上加霜。我每天早早起床,挤着公交地铁,去到一个以前从没去过的社区,做着各种社区活动的辅助工作,归档着各种文件资料,很无趣,我好像把社会工作实习做成了文职工作,慢慢更加没了兴致。督导好像看出了我的无趣,那天她对我说:“其实社会工作也分很多种的,行政类的也很重要。这样吧,去锻炼锻炼,过两天有个A社区的调研,你和你的同学一起去吧,头儿(机构总负责人)会带你们去的。”

也是这样,我开始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习。调研内容是需要走访了解A社区各个小区院落,记录社区的设施等情况,最后根据这些调查给A社区提出社区建设的意见。于是,我们行走在了这个有40多个院落的A社区,我们开始走访每一个院落,了解这些院落、小区附近的便民服务设施、交通路线,开始留意每个小区的停车位和公共区域的情况,开始蹲点这个社区的每个菜市场,了解哪个时间段人流最多,哪个时间段人流量最少……我们认真做着记录,询问每个小区的物业了解小区情况,给社区居民发放一些问卷,了解一些服务情况和服务满意度。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从朝霞到日暮,我一直在路上,任凭汗水打湿我的衣襟,但我却乐此不疲。

有一次,为了了解居民对社区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满意度,我们集中居民填写调查问卷。就在我发放问卷的时候,有个中年阿姨,一直向我问东问西,然后开始抱怨邻居,都是一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阿姨足足说了40多分钟,这次期间,我一直不厌其烦地听她讲,也没有催她填问卷,直到回收问卷时,那个阿姨才放开我的手,笑着对我说:“小姑娘,你人真好,能听我讲那么久都不急的,其实我说给别人听听,心里就舒服多了。”突然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我与阿姨挥手作别。

那天我的心情格外爽朗,虽然只是倾听没能解决什么,但却可以给人以温暖、宽慰,这些都是社会工作带给我的,同时这让我意识到了倾听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重要性。我就这样顶着烈日,靠着一双脚走遍了整个社区40多个院落。我记得在一个红绿灯路口,机构负责人问我们累不累,我们都点头,他说:“社会工作就是用脚走出来的,这么一步步去丈量社区,去做一些真正的事,这才是社会工作的意义。”

可能因为这番话,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总会有让人触动的一瞬间,一件事,我开始慢慢更投入这份实践调研之中,我觉得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比较有爱心的人,如果再为这份爱心加上一些坚持与情怀,一些理由与体验,那么,它就成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爱心是一种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这种品质好像可以日复一日得到升华,然后得到一种价值实现感。

等到所有院落走访完毕,我和同伴开始绘制社区资源地图,一点点标注各个院落附近的设施,路线……似乎正在开创宏图大业,一笔一画之中融入了所有人的努力与心血。在社区规划研讨会上,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实习结束后,大家为我们践行,我们收到了督导的明信片和礼物,上面写着对前程的祝福语。在饭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就像家人聚会一样让人舒坦。机构总负责人说:“你们实习了那么久,感悟到什么了吗?”我回答他说:“我感悟到了舒服,还有一点点的精神自由。”我觉得我说这样的话几乎就是脱口而出的,在整段实习期间,我受到了很多照顾,也被鼓励大胆去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所以我说这样的话,完全出于真实的体验和情感

机构总负责人很喜欢笑,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笑了不知道多少次。在聊完一些琐事,或者说轻松的事之后,他接着就开始介绍接下来的项目,其实也只是淡淡提了几句,然后就告诉我们说:“欢迎你们再来,大家可以一起做这个项目,和你们合作很愉快,社会工作也始终欢迎你们。”

那晚月色很好,我们在车站告别,突然很伤感,大楼与霓虹灯之间,还有这样的自由之地,这是我最大的感触,也是我最舍不得离开的原因。

本来我因为这段实习占用考研时间闷闷不乐,但实习结束以后,我除了怀念就再也没有过任何不好的情绪,甚至还想继续做下去,我觉得这是需要去实习了才会有的体验,那么小小的办公区域和它的外面全是我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我记得以前在学生会期间,我采访过一个实务能力很强的老师,她形容社会工作是脱离世俗的,以前觉得不以为然,实习结束以后,我很同意她的这个观点,甚至感同身受。

社会工作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可见可感的。然而,社会工作就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也许就是命运,生活为了锻炼我,所以让我接触了这样的专业吧。我还记得那次社区开展儿童户外拓展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地点定在了新希望乳业牛奶加工基地,因为是只有社区儿童参与的活动,所以,就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全程陪同。我是第一次和那么多小朋友相处,基本上都是8岁左右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的。一起参与的社会工作前辈让我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那一刻,我一时间又觉得无所适从了。我听着前辈老练而又温柔可爱地和小朋友介绍自己:“小朋友们,你们好呀,我是今天带大家去参观新希望的社会工作姐姐,我叫×××,你们可以叫我晓霞姐姐。”小朋友们都挥手叫着晓霞姐姐好的时候,我又佩服,又紧张,佩服她的毫不违和与自然,紧张自己到底该怎么介绍自己。我似乎很难和她一样自然地向小朋友做出如此亲切可爱的动作,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我只能停留在“我叫×××,请大家多多关照”这样的层面上,哪怕对面是一群比我小了一大圈的小朋友。我们结伴步行去加工基地的路上,社会工作前辈和我说:“其实你对待小朋友应该再亲切一点,这样小朋友才会觉得你好接近,社会工作对待不同的人应该展现出不同的方式态度。”我回答她说:“可我觉得很别扭。”她说:“慢慢来。”小朋友们都天性活泼,所以一路上离队、瞎跑的事情也是有一些的,哪怕活动一开始,大家就已经规定了出行纪律,但孩子终究还是孩子。我就像个幼儿园老师一样,到处“抓”小孩,负责他们的安全。小朋友好像很容易混熟一样,不知不觉,我就没了一开始见面时候的尴尬感,也慢慢开始熟悉这些小朋友。

我记得队伍里有个小妹妹笑嘻嘻地跑到我旁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奶糖,从里面拿出一粒递给我:“姐姐这个给你。”我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接,那个时候,也是因为突然想起了社会工作伦理,又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完全没了办法。这时候,前辈好像看出了我的窘境,她眼神示意我接下那颗糖,我照做了,小女孩骄傲地告诉我:“那是我妈妈自己做的,可好吃了。”我回应她说了谢谢。前辈走到我身边,也从她口袋里掏出了几颗巧克力,从里面拿了一颗给我:“你以后也可以和我一样,组织儿童活动的时候随身带一点小糖果,小孩子嘛,和你混熟了就难免会给你点小零食吃,但你接和不接都不好,所以随身带一点,就可以在他们给你的时候还给他们了。”我用前辈的糖果去和小女孩来了一个“交换”:“我这里也有好吃的巧克力,也特别好吃,你给我分享了,我也分享给你好不好。”小女孩接过了巧克力,告诉我说:“肯定没有我妈妈做得好吃,我妈妈还放了花生什么的呢……”

我很佩服前辈这样的细心,在她的影响下,在那以后的每一次儿童活动,我都会提前在口袋里放上一把糖果,虽然有些时候一颗也没有给出去,但是却在无形之中给了我一点和小朋友们相处的安全感,一把小小的糖果给了我一口袋那么大的勇气与底气。

后来,我在社会服务课程小实践中,碰到的还是一群小孩子的小组,这个小组的孩子的普遍特征就是家长经常不在身边,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自主能力不强。我和我的同学针对这一点,开设了一个“周末厨房成长小组”,在每节小组活动中,都会带领小朋友学会一样简单的食物制作的方法,然后教授食物常识,分享活动心得。自从上次在机构实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以后,我每次开展活动都会和同学一起买一袋小糖果,巧的是后来也的确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活动开展久了,有些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参加活动时,会给我们小东西来“感谢哥哥姐姐对我孩子的照顾”,大多数家长都不会把我们当成社会工作者,只会把我们当作周末来社区做活动的学生志愿者,因此,当我们解决了家长们没有时间带孩子的困扰时,就会出现被给水果和零食的情况,所以,随身带糖果的方法也解决了这样的难题,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书本里从来没有“在口袋里塞一把糖果”这样的社会工作技巧,实习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我的一些书本知识,能让我在遇到书本里没有的情况时也可以处理好,我觉得这是实习的意义所在。(www.xing528.com)

那个小组里不乏内向的孩子,有的孩子整个活动过程都低头不讲话,有一个小男孩特别明显,我们会尽量鼓励他表现自己,在游戏和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会鼓励他进行讨论和表现。他并不是不爱表现,而是和我一样,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所以,我们每次活动都会关注他,也会引导小组其他孩子去多接触他,慢慢地,他笑得更大胆了,虽然还是没有很多话,但他会主动要求参与游戏,上来分享也不再那么忸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改变。我还记得最后一次小组活动,我们教做的是寿司,那天小男孩的妈妈照常送他来进行小组活动,但那一次,妈妈要求观摩这次的活动,在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情况下,我们让妈妈坐在了离小组活动现场较远的休息区,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中,我注意到远处的妈妈始终微笑,看着自己的儿子,并在默默鼓掌。在最后活动总结分享的时候,我们引导小朋友进行成果展示,以及整个活动的收获分享。轮到小男孩时,他说:“在这个活动中,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学会做了很多东西,我很喜欢和大家一起玩,我觉得很快乐。”我们为他鼓掌并肯定了他的成长。活动最后我们设置了分享环节,让小朋友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果。我们挨个询问了小朋友都想把自己亲手做的食物分享给谁的时候,回答五花八门,有想回家带给奶奶的,有想和小组伙伴一起分享的,有想和妹妹一起品尝的,有想自己吃完一盘的……说完以后大家就开始你尝我的,我尝你的。我问小男孩:“你最想分享给谁啊,你可以加入大家一起分享。”他望望远处的妈妈,说:“我想先给我的妈妈。”他走向妈妈,把自己的寿司放在了妈妈的手里,脱口而出的那句“妈妈,你辛苦了!”他妈妈很激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告诉我们:“我和他爸爸一直没时间管他,他也不愿意出去玩,就自己闷在家里,这还是他第一次,他从来没有和这么多人一起玩过,我觉得很愧疚,但也是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都对他很好,他回去就会告诉我他要来参加你们的活动,然后要我给他去买东西……”

我们都沉默了,几个同学过来解了围,安慰了妈妈的情绪。这是我社会工作实习以来的第二次触动,内心深处某一种情愫被激发了,但我不知道这种情愫是什么。活动结束后,有几个孩子迟迟不离开,直到我们收拾完东西。他们问我们:“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回答他们说:“我们的活动已经结束啦。”他们继续问:“那你们不来了吗?”我们回答:“如果以后还来这里开展活动,我们就可能会遇到了。”他们给我们拥抱,然后和我们说再见。

我觉得我们好像没有按照书本好好地处理离别情绪,孩子们还是觉得结束得很突然,虽然我们已经通知了他们这是最后一次活动,但孩子和成年人还是不一样,这是我还需要学习的地方。

再绕回实习,自从那次事件后,机构前辈看出了我的缺点和不足,就经常会让我主导开展活动,从老年手指操,到插花课堂,再到社区晚会等,我开始慢慢接触各个年龄段的人,也渐渐没有了一开始的那种窘迫和尴尬。因为社会工作要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接触得多了,慢慢也就没那么担心去接触陌生人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活动宣传和后续追踪的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但总会有一些老年人或者网络上无法联系到的居民,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电话。因为电话的匿名性,就会出现打电话通知活动被骂是骗子,上门宣传活动被说是推销等的情况。虽然督导告诉我这是一个过程,保持耐心就好,但不管遇到几次,那种被骂骗子然后被挂断电话,再打不会接的情况,每次都会让我感到很失落。因为我的电话在成都是外地号码,所以这种概率上升了很多倍。前辈一直鼓励我,她告诉我她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缓解我的情绪,她会让我用她的手机打电话,换了个号码,被挂断的概率果然小了很多,电话那头也对我显得客气了很多,我的信心也慢慢地、一点点地恢复起来。

我很少能得到这样的支持,通过实习,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我算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这也可能是社会工作给我带来的最明显的改变吧,是因为这个专业与人交往的专业性质,也是因为这个专业具有尊重、平等、接纳、个别化等专业内涵。

实习期间,老师都会组织我们一周进行一次实习体会讨论,有一点像督导吧,但由于老师时间也有限,我们和其他同学分在了一起进行讨论。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和在医院血液科实习的两个女生一起分享体验的,我是做社区社会工作的,对面是医务社会工作,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两个女生还是很好奇的,觉得很新鲜,因为对于我,还是很难接触到医务社会工作的。

我听着两个女生讲着在儿童血液科的故事,第一次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她们说着医院走廊里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说着长椅上无数父母的叹息声,说着无菌病房里所有孩子都离不开口罩,从口罩里发出的笑声,说着她们完全消毒后与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时孩子们的欢乐……她们在此期间哽咽了无数次,我沉默了,老师也是。

“他们都无法忍受开展太久的活动,一般都只能开展40分钟左右,所有东西都要消毒,我觉得我就只能带他们做一些手工活动及开展故事会,只能持续那么一会儿的轻松,回到病房后一切如故,他们都那么小,我觉得自己好无力。”

“医院督导带我们去墓园看那些孩子了,算是一种生命教育了吧,我们带了气球和鲜花,原来的社工专门为这个病房写了歌,基本上参与活动的孩子都会教他们唱,那天我们在墓园也唱了,然后我哭了,生命如此可贵。”

……

老师后来单独把她们留下来了,进行了督导。听着她们述说的那些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就此,我第一次开始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我是那些女生中的一个,或者我从事了医务社会工作或者临终关怀等工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又该如何去面对死亡呢?

记得某位著名节目主持人说过:“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凡·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像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生命博大而又厚重,但对于我来说,关于生命这些问题,其实我也没有想得太明白,但我觉得社会工作者最首要的还是生命教育吧,不光是为了“生命第一原则”需要去了解,也不是单纯为了从事医务社工才需要去接近生命,相反,社会工作者接触的那些案主的最大共同点就是都拥有鲜活的生命,人只有善待生命,才能去善待那些生命的拥有者。遗憾的是,本科期间没有被接受过生命教育,直到社会工作实习期间这样偶然的机会,才使我第一次严肃地去看待生命,然后尽自己所能去尊重它。感谢这次的实习机会,这对我来说不失为另一种成长,虽然我还在路上。

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大家都经历了居家隔离,那段时间我正在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学校和机构出于我们的安全考虑,把我们的实习改为了线上的形式,实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做了很大调整,因此让我有了一段特殊的社会工作实习经历。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习一开始,我有一点挫败感,我没办法参与机构在线下的一些服务活动,为此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我否定当中,就觉得自己的实习毫无意义,距离成都2000公里的我,怎么去帮助成都社区的居民。但在实习慢慢深入的过程中,我看见社会工作者可以做的事很多,为疫情防控贡献的力量也很大。我们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对接社区、信息收集、需求评估、防控宣传等工作。那时候我就相信,通过这次疫情,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认同度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