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的佛光寺东大殿及文殊殿

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的佛光寺东大殿及文殊殿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殿堂多系土木结构,很难保存下来,宫殿或寺院群体建筑无一存留。这一题记和现存大殿的结构与形式,证实该殿是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以后的遗物,距今已1200多年,殿内十七尊泥塑是与建殿同期塑造的。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铭记,与殿内梁下墨书题字相印证,这是判定佛光寺东大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据。寺的北配殿曰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也是一座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的大殿,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建筑之一。

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的佛光寺东大殿及文殊殿

魏晋隋唐时期的殿堂多系土木结构,很难保存下来,宫殿或寺院群体建筑无一存留。国内已知两处以木结构为主的佛殿建筑,皆在山西五台县境内,一为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重修的南禅寺大殿;一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造的佛光寺东大殿。

(一)南禅寺大殿

位于山西五台县李家庄。大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宽11.75米,深10米,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式屋顶。大殿建在1.1米高的台基上,通高10.70米,殿前筑有月台。殿内佛坛有泥塑十七尊,各像比例适度,面形丰满端秀,神态自若,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堪称我国唐塑中的佳品。南禅寺大殿于1952年普查时发现,在大殿西缝平梁下保存有重建时的墨书题记:“因旧名是(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这一题记和现存大殿的结构与形式,证实该殿是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以后的遗物,距今已1200多年,殿内十七尊泥塑是与建殿同期塑造的。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下令废佛毁寺,五台山诸寺毁之殆尽,惟南禅寺幸免,这可能是因该寺规模小或地处偏僻的缘故。

(二)佛光寺东大殿(www.xing528.com)

佛光寺位于山西五台县豆村镇北佛光山中。东大殿是寺内主殿,背东面西。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大殿斗拱肥硕雄健,屋檐深远翼出,屋顶雄伟庄严。殿内完整地保留塑像三十余尊,姿态庄重,塑法精练,形体相貌皆为唐塑风格。殿内尚存唐代壁画两处,梁下有“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墨书题字。大殿前立有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铭记的经幢,幢上也镌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铭记,与殿内梁下墨书题字相印证,这是判定佛光寺东大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据。佛光寺前院还有一座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经幢。寺的北配殿曰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也是一座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的大殿,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建筑之一。此外,在佛光寺附近有一座北朝晚期的双层六角砖塔,俗称祖师塔,还有唐、金时代建造的墓塔六座。佛光寺内荟萃了几个朝代的遗物,都是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遗产,在国内确属罕见。

佛光寺相传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隋唐时期,寺名屡见于记载。唐武宗“会昌灭佛”时,佛光寺遭到破坏,至宣宗大中十一年佛光寺又在旧基上重建起来,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1937年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等首先发现,后来倍加保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