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这个由早期传教士和捕鲸人在19世纪40年代建立起来的狭小而又遥远的英国殖民地里,殖民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能征服土著毛利人。毛利人在北岛数量众多而且生性好战。殖民者和土著居民之间的武装械斗一直持续到1847年,到19世纪60年代又再度爆发。尽管毛利人的力量被欧洲传来的疾病所削弱,但他们持续的抵抗招致欧洲殖民者的极度贬抑。
1954年之前,新西兰的大学中没有一个全职的考古学讲席。但是早在1843年,欧洲殖民者就注意到石质工具总是和新西兰恐鸟以及其他一些早已灭绝的鸟类的遗骸共存。19世纪70年代,居连·冯·哈斯特(Juliusvon Haast,1822—1887)受到莱依尔和卢伯克关于欧洲远古时代的作品影响,指出捕猎恐鸟是已经消亡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群。他们主要依靠鱼类和贝类的捕捞为生,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毛利人相去甚远。但是,不久他就被迫更改认为恐鸟捕猎人在文化上与毛利人大体相当(Haast,1871,1874)。(www.xing528.com)
从此,新西兰的历史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毛利人的起源上。19世纪,逐渐形成了对毛利人的服饰、神话、民谣和体质人类学的强烈兴趣。大部分研究还说毛利人人口的剧减以及文化急剧变迁的刺激可能暗示着,不久之后,毛利人的传统文化将消失。1898—1915年,佩西·史密斯(Percy Smith)总结了19世纪50年代搜集到的毛利人迁移的资料,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新西兰毛利人史。他认为,毛利人的渊源可以最终追溯到印度的波利尼西亚海上居民。新西兰最先是由体制上较弱小的美达尼西亚人-马鲁维人(Maruiwi)开拓的,马鲁维人后来被毛利人征服。1916年,贝斯特(Elsdon Best,1856—1931)将马鲁维人定义为南岛上的恐鸟捕猎者。根据口承传统,有些毛利人部落宣称在公元950—1150年前后抵达新西兰。1350年,大船队到达,现今的主要人口都是当年船队搭载的部落的后裔。从那以后,毛利文化的基本模式没有发生过显著变化(Sorrenson,19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