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指导意义

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指导意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物学研究方法,系指对文物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文物有全面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对文物进行排队、比较时,需遵循同类同种文物方可类比的原则。对文物的研究是如此,对文物学的研究亦是如此。

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指导意义

文物学研究方法,系指对文物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目前已运用的主要方法可概括为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某些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等。

(一)一般社会科学方法

文物学研究采用的一般社会科学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分析与综合法、分类法、区系划分法、类比法、历史法、逻辑分析法等。

1.调查法运用于文物学研究,主要是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流散文物和革命文物的调查与研究。此外,对保存在野外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还要不断调查其保护情况,对文物市场也要进行调查和管理研究。

2.分析与综合法,文物学研究文物,需先对各类文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尔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文物有全面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

3.分类法,文物涵盖面极广,种类多种多样,为对文物进行科学的研究,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

对文物进行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计有存在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载体)分类法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遵守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如采用用途分类法,就得按文物用途这一标准进行分类,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类群,从中寻找各类文物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类文物产生、发展、消亡的轨迹及所蕴含的各种信息。而采取何种标准分类,则以保管、保护、展览、研究或其他需要而定。

4.区系划分法,系指把文物放在一定的文化区域、文化体系中加以研究。从而探讨某种文化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首先被创造出来,并呈辐射状向边缘地区传播,进而探讨同周边地区某种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征,系属过去哪一个文化中心传播至此,该属哪个文化系统。这一方法的应用是基于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无论是哪种文物,都只是一个完整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元素而已。这也是我们需把文物放到某一文化体系中加以研究的根据。

5.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即运用近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一的类型学(亦称“标型学”或“形制学”)方法研究文物。此法系根据考古发现的器物中依种类进行排队、比较,从造型、纹饰、工艺寻找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发展规律,从而找出所属文化、所属时代、所属地区的标准器,并经地层的检验确定。一旦有标准器供断代,那么无地层的出土物、采集品或传世品可与标准器进行比较,予以断代。

对文物进行排队、比较时,需遵循同类同种文物方可类比的原则。如陶器类,石器时代同一考古学文化的鼎与鼎、豆与豆、壶与壶……可排比,而青铜时代的陶鼎、豆、壶排比的结果,还可以与铜鼎、豆、壶的排比结果相互印证,或与有纪年的抑或与学术界已公认的标准器类比断代,都是可靠的。

6.历史法,系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文物。这是基于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故对它进行研究时,必须把文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探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而从不同侧面揭示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又文物蕴含着产生它的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文物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商贸、宗教、文化、教育、科技、医学、法律、外交等相关问题,这对认识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大有裨益。

7.逻辑分析法,系指通过对文物的类比研究,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揭示文物的本质和规律,使丰富纷繁的文物材料,上升为理论的认识,构成逻辑体系。对文物的研究是如此,对文物学的研究亦是如此。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文物学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已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成分分析鉴定和对文物、史迹的调查。

1.年代测定断代

(1)放射性碳索断代(又称碳一14断代)

此文物断代法,是利用考古测年技术对文化层的断代,该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也即得以断代。放射性碳索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一14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一14,它们在机体死亡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只要测出有机物中碳一14放射性减少的程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但因大气中碳一14浓度实际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故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方可使用。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考古发掘时,采集碳~14测定标本(各文化层分别置放,其中有木炭最佳,木头、骨头、蚌壳亦可,但骨头、蚌壳所测数据误差较大)测定,遂可知各文化层所处年代,该文化层所出土的文物年代一般是同文化层年代相一致。但有时也会有晚的混入早的文化层中,这有自然、人为两方面原因,还有发掘时文化层变化未及时发现也会出现把晚的遗物混入早的遗物中的现象,整理时要特别注意此类现象。

(2)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瓦、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这是根据黏土中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而永久磁化,其磁性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测出黏土制品中的热剩磁性,与古地磁强度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对照,便可推出烧制时的年代,但误差较大。

(3)钾一氩法断代(www.xing528.com)

钾一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氩与放射性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即测出岩石中氩一40的含量及钾一40的比值,就可推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主要运用于测定被埋在火山灰中或与火山岩层相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一确定,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也即可以断代。

(4)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石是一种火山玻璃,石器时代的人类常用以制作工具,其表面常吸附一薄层水,并向内部扩散形成水合层,时间越长水合层越厚。用显微镜镜出水合层厚度,便可计算出工具的制作年代。

(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在绝缘固体或矿物中,铀一238原子核自发生裂变时会产生约10微米长的柱状损伤,称作“裂变径迹”,其径迹数随年代而增加。故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裂迹径迹数,便可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将样品用化学试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进行观察。古代陶瓷、玻璃等高温制品均可用这一方法测定年代,并可与钾一氩断代相互核校。

2.文物调查与研究

文物的调查与研究,除传统依靠人工仍沿用的方法外,已逐步运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以取代人工。如:

(1)金属探测器

以往调查地下金属文物,靠人工踏查,或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基建等)中无意发现,文物考古工作者及时赶赴现场进一步调查与发掘。而运用TC金属探测器,就可发现深埋在地下的金属文物,既方便又准确。

(2)全球定位系统(GPS)

以往进行文物调查,全靠文物考古工作者艰辛地踏查。20世纪90年代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人类学系合作(中美合作项目之一)运用GPS和GIS技术,在河南颍河上游进行文物调查,获可喜成果,值得推广。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为提高对古文化遗址和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借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帮助。山东沭河流域新石器聚落形态研究借用GIS的支持,业已获得可喜成果。

(4)航空考古调查

航空考古调查,主要是利用飞行器对地面古遗址、古城址、古聚落进行观察分析或对空中获得地面遥感图像(一般使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分析来开展考古调查、研究的一种技术方法。地下和地表如果有遗址、城址、聚落存在,就必然在地表上有所反映,即可以通过土壤、阴影、庄稼所显示的某些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区别而被发现和记录。在中国江苏镇江及关中地区开展航空考古调查已获丰硕成果。这一技术方法对于领域广阔、文物众多的我国非常合适。国外有的考古学家利用小型飞机在有关地区盘旋观察和拍摄,获得不少出乎意料的考古发现。

(5)计算机的运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命,图像可视技术和数字化图像分析得到广泛运用。实践证明,计算机也可作为文物调查、研究、修复的辅助手段。对文物研究中的数字处理、资料信息的存储,特别是电脑网络的开通,文物资源共享,使文物研究不仅更加便利,且促进了文物调查、研究水平的提高。此外,计算机还可用于缀合卜甲碎片。我们相信电脑技术运用于文物调查、研究将愈加广泛,也将不断普及。

(6)成分分析

所谓成分分析,系指对某一类文物或某一件文物本体所含成分进行物理分析或化学分析。如研究古代铜器时,要了解铜是属天然铜,还是人工冶炼的铜,在探讨古代冶金工艺的发展及各地区各时代铜器的特点等问题时,需借助对古代铜器元素组成的化学分析。这一手段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运用,有些国家已应用更为先进的中子活化分析、X荧光分析等高灵敏而又无损伤的分析技术。又如对出土陶器、瓷器进行成分分析,可了解陶、瓷器的区别,了解陶、瓷器的产地,这对探讨陶、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及其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皆大有裨益。

总之,可用于文物调查、研究作辅助手段的自然科学方法还有许多,且应用范围将愈加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