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较晚的,尚未建立起本学科的理论体系,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大研究力度。现已采用的主要理论有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文化进化论、系统论、定位论、耗散结构论,等等。
(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需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并需由不完全、不确切的认识逐步发展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研究文物、诠释文物,就是从研究物质到研究精神,又从研究精神进一步研究物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对文物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由错误到正确的认识过程。文物学研究同样需以辩证唯物论作为理论指导,这已被中国学者和一些西方学者所接受和运用。
(二)历史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这种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的矛盾冲突。并认为经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和思想等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这些在人类创造的大量物质文化遗存(含遗迹、遗物)中都有所反映。因而文物学研究应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指导,才能真正客观、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文化进化论
人类创造的文化(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进化的,而文化的进化又是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制约的。换句话说,文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在物质文化遗存和反映精神世界的遗迹、遗物等方面都有所表现。运用文化进化理论指导文物学研究,有助于从文化发展轨迹和动因角度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www.xing528.com)
(四)定位论
文物学研究运用定位理论,主要是运用于史前聚落建筑遗迹和历史时期古代建筑(含遗迹和实体)的研究。如:采用定位理论来推算聚落形态的等级制度,诠释各建筑物的功能、所处位置及其级别。又如:对城址中的各类建筑所处位置、功能、级别的研究等,进而可以探讨建筑与经济、政治、军事的关系。
(五)系统论
系统论运用于文物学研究,主要是对文物进行整体的、有机的研究,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又要注意到各个局部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注意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这些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这对研究文物所反映文化的纵向传承关系尤为重要。
(六)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的状态,转变成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秩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秩序结构,即耗散结构。文物学研究也有必要以该理论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