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文部省规定了关于思想道德目标。《学习指导要领》以《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根据,对道德教育目标做了如下具体规定:第一,尊重人的精神必须贯彻始终;第二,使学生成为民主社会和民主国家的建设者;第三,使学生成为对实现和平的国际社会有用的人;第四,把学生培养成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创作者。
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将原来的“智、德、体”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也就是说把原来文化知识教育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1989年12月,文部省颁布了新教育大纲,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文部省根据新大纲对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作了一些新的规定,要求在制定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时,必须制定出具体的道德教育目标。国语即日本语的德育目标是:日本语教育要能帮助学生树立快乐坚强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尊重生命,关心他人和集体,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的事物。而社会学科的德育目标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使学生观察和了解社会情况,培养其作为社会成员的素质;其次,使学生掌握有关日本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的常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奉献精神;最后,使学生学习世界史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国际竞争意识,并让中学生懂得世界和平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
1991年,文部省对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作了一些新的要求和修改。在中学的德育目标中加上了“对于生命敬畏的理念”。在“日本人”前加上了“有自主性的”,即改为“有自主性的日本人”。
总之,日本文部省所规定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各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都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势必提高各中学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解决中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大有裨益。
2.开设公共道德课。日本初中每周一节德育课,德育课与各文化学科教学、特别活动课并列为学校教育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公民道德课的内容包括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主要授课方式有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讲故事、看幻灯等形式,其特点是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求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通过开设公民道德课,让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合格的日本公民应具备哪些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从而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www.xing528.com)
3.强调对中学生进行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如果只靠学校单枪匹马,肯定是不行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动用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进行。为了把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政策付诸实施,日本文部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是开设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学习班”,向学生家长们散发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资料;其次是通过家庭教育电视台节目提供有关信息,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地区交流,促进家长教师会活动的开展;最后是文部省鼓励地方公共教育团体开设讲习班,对他们开展的义务服务活动、野外活动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努力促进公立教育设施的完善。
4.强化法制教育。法律和道德同属于人们行为规则的范畴,在通常的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日本1977年的《中学道德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部分。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中学生理解法律的精神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减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5.重视性道德教育。性教育一般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卫生教育以及性道德教育。从思想道德角度开展性教育主要是指性道德教育。日本强调性道德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性文明教育;另一方面是性伦理教育。1986年8月文部省提出的性教育方针认为要抓住“性是人格的基本部分”这一中心,让学生理解人生的重要意义。从男女平等的精神出发,培养正确的异性观。通过举办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恋爱、婚姻以及家庭关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中学生中所存在的“性思想道德问题”。
6.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日本现行中学《学习指导要领》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来进行。因而,不仅在道德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各学科及课外活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特点渗透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