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日本中学生犯罪率从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出现了三次高峰,其中80年代中学生的犯罪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峰。1986年,日本14—19岁的中学生因犯罪而被审讯的人数达29万人之多,与1976年相比增加了50%(1976年中学生犯罪人数为19万)。另外,中学生还有吸烟酗酒和其他劣迹者约100万人。
据日本警方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1988年上半年,中学生犯罪的案件又有大量的增加。据统计,中学生犯罪案件包括抢劫、强奸、杀人、盗窃、暴力、伤害等案件,占各种犯罪案件的46.8%,超过1986年的46.4%,初中学生犯罪人数占犯罪青少年总数的41.3%,达到31.975人,与1987年相比增加了11.8%。不足14岁的少年犯罪者人数,1987年为6万多人,其中初中学生占70.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校内暴力事件日渐增多。据《朝日新闻》报道,1982年上半年,日本发生校内暴力事件共989起,被拘留劳教的学生共4.605人,60名学生被警方逮捕并判刑。这些暴力行为中有40%是直接对学校教师实施的,严重地威胁了教师的人身安全,使教师缺乏起码的安全感。由于老师怕学生进行报复,上课时对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不敢加以制止,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www.xing528.com)
日本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文部省公布的1993年度学校基本调查情况报告表明,该年度以“讨厌上学”为理连续逃学30天以上的中学生人数为58,363人,中学生的逃课率为1.16%。日本高中生中的退学者日益增多,年均每校有21人。1991年公立私立高中的退学者达112,900人,占在校高中生的2.1%。
日本中学生出现如此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六点:第一,日本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显著提高,滋长了中学生的“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思潮,从而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第二,离婚率居高不下,父母离异后,较少关心处于中学生时代的子女的成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感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仇视社会、仇视学校,由此引发的中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三,有关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低俗出版物充斥市场,中学生因受其年龄的限制,分辨是非能力还比较差,致使中学生深受其毒害;第四,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给中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中学生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就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出走他乡;第五,有些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样导致了一些中学生只注重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第六,“性自由理论”的泛滥,使中学生的性道德问题日趋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