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与写作课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关注学生各种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观察力,形成自我意识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在这期间,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观察体验,形成自身对事物特有的认知,也就是自我认知。
从读写结合的角度看,要想学生掌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技巧,就要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与实践,使学生通过读来学习写,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名人名句名篇。观察的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任何研究与学习都离不开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是学生自身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自我认知,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遵循观察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空间、时间、方向上的规律性,按一定的规律去对事物进行有序地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认知。第二,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学生的思维对他们的观察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开始,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具体形象与具体经验,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计划性地培养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极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主体自身的观察,再将观察到的自我认知运用到写作中去。
简单来说,构建语言就是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构建自己的语料库。阅读是学生进入语言的主要方式。多种输入语言帮助学生预订丰富的语言材料,实现语言构建。对此,我在实施读写结合教育时,应以阅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写,自然构建语言,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www.xing528.com)
(二)培养记忆能力,形成言语自觉
培养记忆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更多的坚持与正确的记忆方法。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才有助于推动语文的学习,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言语自觉在于坚持,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记忆训练,并制订合适的记忆计划,培养记忆兴趣,树立记忆信心,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做到天天练习与运用,使记忆能力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要想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记忆,教师应加强读写能力的提升指导,最终通过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学习,带领学生走向言语自觉。
(三)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读写共享
读写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靠读写来组织。学会灵活地思维,对我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读写结合的训练起着统帅的作用。思维可以使我们进入深刻的思考,使学生深入地钻研问题,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思维是我们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概括的、联系的、间接的反映。对学生而言,思维的产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过程,自然会产生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来表达,形成了读与写的合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他所说的“动脑筋”,就是指教会学生思维,语文学科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才能将阅读到的内容迁移到写作,用写作的资料来促进阅读,利用思维,达到读写资源的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