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明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关系,就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系统有了整体上的认识,这时再对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能够对语文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育赋予人的发展的价值体现,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共同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它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每个学生个体接受相应阶段的语文教育后都应达成的目标。
学生在接受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后,在“语言运用”方面,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掌握了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使自己的语言个性得以形成,并且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文学审美”方面,学生在一系列语文活动中学会鉴赏语言、评价文学作品,并且能够运用语言来表现文学作品的美,能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品质。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语文学习和积累,能够积淀、继承一定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化,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解中华优秀语言文字文化的能力及品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是接受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后学生必备的共同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可以进行阶段划分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连续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素养,但每个人又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也要随之不断完善发展;另一方面,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从牙牙学语到遣词造句再到阅读写作,语文能力一步一步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形成稳定的语文品格和语文能力。
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进行阶段划分。根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同,每个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不同,每个教育阶段设置的语文学习内容不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也就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表现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培养重点在“语言运用”方面,在于会认、会读、会写语言文字,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初中阶段,学生“语言运用”这一素养取得较大发展,并可以具备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高中阶段,学生“语言运用”这一素养渐趋成熟,“文学审美”这一素养得到较快提升,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并且对中华文化形成自己的理解。
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束都不会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束,下一个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表现将更加丰富。语文核心素养要做好阶段划分,抓住关键期,有重点地培养。(www.xing528.com)
(三)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必须细化
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育目标,终究要在语文教育中得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言运用”“文学审美”和“文化理解”,要想针对性地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细化,最直接的是细化为语文态度、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三个层次。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总的来说,在语文知识层面,主要是指对语言符号、语言规则及经典的言语作品等这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理解、记忆、储备;在语文技能层面,主要是指对语言规则、语言技能的掌握能力,运用听说读写四种表情达意方式的能力;在语文态度层面,主要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所衍生的,对语言运用的惯性和自觉,对语言现象的兴趣和敬重,对语言意义的感受和理解。
“文学审美”,在语文知识层面,主要是指言语作品鉴赏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文体风格、语言特色、语言艺术等;在语文技能层面,主要是指语言鉴赏技巧的掌握能力和语言美的表达能力;在语文态度层面,主要是指对语言文学之美的发现、感悟和表现的热情。
“文化理解”,在语文知识层面,主要是指一定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化常识;在语文技能层面,主要是指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能力;在语文态度层面,主要是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它是学生的共同素养,可以进行阶段划分,并且在教学中细化。语文核心素养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是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其最终形态是语文能力与品格,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思路,包括其确定依据、构建途径和表述方式。在此基础之上,甄别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即语言运用、文学审美和文化鉴赏。其中,语言运用是主体,文学审美和文化鉴赏是两翼,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系统。对这一结构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共同素养,可以进行阶段划分,并且在教学中必须细化。完成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描述,就该思考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到语文课程领域中去的问题了,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