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在游戏中摆放人物模型,数出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

幼儿在游戏中摆放人物模型,数出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和同伴将五个人物模型分别放在游戏板上的公交车上,可以任意摆放人物模型。数数两辆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位乘客,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很多幼儿都已有乘公交车的经验,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如前门上、后门下,先下后上、投币等。教师先进行环境布置,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玩具拒”,

幼儿在游戏中摆放人物模型,数出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

(一)创设生活情景

【案例一】

1.活动名称:公交车

2.活动目标

第一,学习5以内的加法,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第二,能积极思考问题,用恰当的语句表述操作活动的结果。

3.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卡片“+”和“=”;公交车游戏卡片若干;人物模型若干。

4.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假如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开着一辆漂亮的红色公交车,每次都会有人上下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出示红色公交车卡片)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有乘客要上车了,上来了两位乘客。

(教师拿出两个人物模型)

教师:嘀嘀,开了一站,又上来了两位乘客。谁能说一说车里有几位乘客呢?

(2)小组游戏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游戏板和记录单、一套数字卡片、五个人物模型。幼儿和同伴将五个人物模型分别放在游戏板上的公交车上,可以任意摆放人物模型。请幼儿分别点数两辆公交车上的乘客的个数,并找出与之对应的数字卡片。数数两辆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位乘客,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幼儿回顾操作过程,用“+”“=”符号把三个数字的关系表示出来。最后请幼儿填写记录单。(鼓励幼儿使用数字记录)

(3)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做开公交车的游戏,一个幼儿扮演司机,其他幼儿扮演乘客。让幼儿说说上来了几位乘客,数数车上一共有几位乘客。

学前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情境能够和他们的心理产生共鸣。很多幼儿都已有乘公交车的经验,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如前门上、后门下,先下后上、投币等。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也发现幼儿喜欢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喜欢扮演活动。因此,在“公交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模拟了一个公交汽车的活动场景,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活动形式也非常有趣,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鼓励操作

【案例二】

1.活动名称:时钟

2.活动目标

第一,了解时钟的基本构造。

第二,初步感知分针和时针的关系。

第三,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活动准备

较大钟面一个(指针能拨动,教师示范用);较小钟面一个(指针能拨动,幼儿使用);记录纸。

4.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钟的名称和用处

教师:会走没有脚,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钟)

①家里都有哪些钟?

②钟的作用是什么?(激发幼儿积极讨论)

(2)出示挂钟,认识时钟结构

①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说一说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

②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两根针)

③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

(3)拨动指针,感知时针与分针的关系

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几点钟”。教师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4)看图操作,拨出正确的时间

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如7点、9点、11点等)。

在“时钟”活动中,刚开始的时候,幼儿有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积极性被激发了起来,每个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接着带领幼儿认识时钟,主要是让幼儿观察时钟实物,幼儿对时钟的构造就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但是,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仅仅一次活动不可能达到获得时间概念的目的,而让幼儿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是能够做到的。在开展上面的活动时,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反而减少了幼儿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准备可以拨动的时钟实物供幼儿观察,也可以准备时钟模型供幼儿近距离感知时钟。再次进行学习活动时,幼儿已经了解了时钟的基本构造,活动增加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小时钟模型的活动,幼儿也可以选择画出自己喜欢的时钟的样子。如此一来,幼儿的手被解放了出来,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三)“游戏”策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案例三】

1.活动名称:做客

2.活动目标

第一,愿意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第二,感知上下里外方位,并能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活动准备

设计一个家的场景;玩具若干。

4.活动过程

(1)观察“家”

教师:你们来到了老师的家,在这里都看到了什么?

(2)认识“上、下”(www.xing528.com)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小老虎在哪里呢?

(请幼儿找出教师指定的物品并说一说在哪里找到的)

浩浩:桌子的上面。

教师:很好,那么谁能说说桌子的下面是什么呢?

静静:玩具汽车。

教师:谁能将板凳上面的物品拿给我呢?

教师:你们想不想帮老师重新摆放这些物品呢?

(请幼儿摆放物品,巩固对上、下的认识方位)

(3)幼儿藏,找礼物

教师为幼儿分发礼物,请幼儿按指令藏礼物。幼儿自由藏礼物,教师去寻找并说一说在哪里找到了礼物。幼儿自由寻找礼物,并说一说在哪里找到了礼物。

【案例4】

1.活动名称:在哪里

2.活动目标

第一,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游戏的快乐。

第二,能正确感知并区分上、下空间方位。

第三,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空间方位。

3.活动准备

皮球、桌椅、玩具拒、毛绒玩具、音乐文件、图片、PPT课件

4.活动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感知上下

教师以“和小皮球玩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听教师的口令,通过皮球在自己身体上滚动变换的位置感知方位“上、下”,并准确地表达小皮球还可以滚到哪里。

教师:你的小皮球还能滚到身体的哪个地方?你能让你的小皮球滚到自己的脚上吗?

(2)以客体为中心,感知上下

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做游戏,将小皮球滚到教室中的物品的上面或下面,让幼儿说出皮球在客体中的上下方位。

进行游戏“皮球在哪里”,幼儿通过听音乐藏皮球,能独立说出皮球在客体中的上、下关系。

(3)感知物体间的相对上、下关系

教师使用PPT课件《鸟和小松鼠捉迷藏的游戏》《邻居》,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说出图中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教师先进行环境布置,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玩具拒”,让幼儿收拾杂乱的玩具拒,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将玩具放在了拒子的什么地方。

教师:请小朋友们收拾一下教室里的物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它们的方位。

(四)互动交流,构建和谐课堂

【案例5】

1.活动名称:美丽的项链

2.活动目标

第一,学习进行物体ABCABC的间隔排序方法。

第二,能够和同伴一起创造性地进行物体的规律排序。

3.活动准备

串珠若干(珠子的颜色形同,形状各异,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细绳若干;一串由“红、黄、蓝、绿”的规律穿成的串珠;挂图(带有规律性花纹的物品,如窗帘等)。

4.活动过程

(1)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小朋友们,生活中有许多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因为这样看起来会非常美丽。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的,它们是按照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序的呢?

(教师播放PPT)

教师:你们看一看物品上的图案是怎么样排列的呢?谁能说一说?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物品上的图案的规律特点)

教师:小朋友们还可以看一看教室中摆放的物品,看谁还能发现带有规律的图案,我们一起比比看谁发现的最多。

(2)美丽项链我来做

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串项链漂亮吗?上面的珠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出示一串按照“红、黄、蓝、绿”的规律穿成的串珠)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串珠的颜色以及排列的规律。(串珠是按照红黄蓝绿的规律排列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细心,很快就发现了老师手中的项链上珠子的排列规律。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形状各异的珠子,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珠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给自己的妈妈穿一条美丽的项链。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并给每组幼儿一些珠子和细绳,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将珠子按照自定的规律穿起来)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自己准备送给妈妈的项链是怎么样的呢?

(3)小组合作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图案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5人,请幼儿先一起商量自己准备画出什么样的图案,并且考虑图案有什么顺序。小组完成图案之后,请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大家最后集体投票选出最受喜欢的几幅作品。

在教师组织的“美丽的项链”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是频繁的。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设计美丽的项链,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积极思考如何进行设计。从活动实际的效果来看,教室里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幼儿的兴趣能够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幼儿之间的对话交流比较多,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观察、询问,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创作想法。因此,给幼儿活动的自由,能够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发现、想法,幼儿的学习潜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