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绘本形式规律出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优化教学设计

从绘本形式规律出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式规律是美术作品很重要的要素。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绘本,以图文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幼儿,并导入主题——为大象艾玛设计新装。引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为大象过化装节。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的第一步是感受材料特性。

从绘本形式规律出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优化教学设计

绘本里的插图本来就是美术创作者设计出来的作品,其蕴含丰富的形式美的元素和形式规律,我们可以从绘本的形式规律出发,通过绘本来启发幼儿的学习形式规律,启发他们进行创作。形式规律是美术作品很重要的要素。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和色彩、形体之间的组织关系,以及与此相应的各种表现手法构成美术作品,各种形式规律都蕴含着意味,这种意味既在抽象作品中表现出来,也蕴含在写实性的作品之中。从绘本的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幼儿创作,不是将某些美术形式孤零零地直接呈现给幼儿,而是从欣赏作品开始,从作品中感受、理解美的形式规律及其韵味,以此为前导,在幼儿对形式规律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导向相关的创作目标,启发幼儿进行创作。

(一)教学模式路径探究

作品的形式规律是很难给幼儿讲解的一个问题,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的范畴,植入绘本给幼儿进行讲解,相比会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将绘本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一些有趣的典型,形成系列课程,如点线面的绘本有《点和线的相遇》《飞动的点线面》《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咦,这是什么?》等,这些都有点、线、面的美术元素在里面;关于色彩的绘本也非常多,如《彩虹色的花》《柠檬不是红色的》《小黄和小蓝》等,几乎每本绘本的色彩搭配都是经过严格考究再呈现给读者的,都值得借鉴;关于形式图案,绘本也丰富多彩,如《花格子大象艾玛》《母鸡萝丝去散步》《艾玛与风》等,通过这些绘本,要比干巴巴地讲图案通俗易懂得多;关于形体之间的组合利用绘本就更是直观,绘本的构图通常就充满故事性,给人想象的空间,美术作品的表达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在里面。另外,绘本的形式、表现手法、种类都非常丰富,教师通过分类整理,形成系列的课程,并不是很难,也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花格子大象艾玛》为例,《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寓言大师”大卫麦基的经典绘图作品系列。首先教师要分析绘本资料,挖掘绘本的多元审美教育价值。该绘本故事轻松幽默,画面丰富多彩,色彩柔和,绘画中有很多简单的几何图案组成的花纹,能带给幼儿审美情趣。在教学设计当中,偏重于利用绘本中装饰画的图案美,提升幼儿图案装饰的迁移力、创造力。其具体教学设计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讲故事,导入主题。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绘本,以图文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幼儿,并导入主题——为大象艾玛设计新装。

第二,欣赏花布,运用经验观察交流。课前准备一些花布,课上组织幼儿欣赏漂亮的花布,观察花布上的图案,引发幼儿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从图案的排列、图案的色彩上,去感受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连续与反复的关系。

第三,试穿花衣,比较观察图案变化。运用现代数字教育工具,首先制作一只身体透明的大象艾玛造型,再利用白板截图、镂空的功能,让幼儿自主尝试将透明的艾玛移动到花布上,为艾玛试穿各种美丽的衣服,进一步感受图案的内容和形式,领悟色彩搭配不同的美。(www.xing528.com)

第四,装饰大象,经验重组大胆创造。引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为大象过化装节。欣赏各种动态的大象并画下来,为大象变装,即在大象身上装饰美丽的图案。

第五,展示作品,组织幼儿分享创作故事。幼儿虽然在大象的造型上,因为手部控笔能力的影响,使大象的造型弱,但是对于图案的应用及其规律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作品符合年龄特点,又充满趣味。最后,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即自我点评。

(二)从绘本的创作媒材出发引导幼儿美术创作的教学设计

绘本的创作媒材是各种各样的,绘本的创作和表现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材料,绘本中的视觉形象除了用水彩、水粉油画中国画、综合材料、数位化等,还有很多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绘本根据媒材的性质和特点,表达出故事的意境,充满乐趣。利用绘本首先来认识材料,让幼儿发现原来这些材料可以很好玩。如《你几岁》这本很有趣的绘本是通过剪纸的媒材与技法表现的。材料有色卡纸、色棉纸及杂志、画报等。用水性的绘画材料,如荷兰墨水及针管笔等西方现代绘画技法的剪贴技法来表现,通过幼儿常见的材料给幼儿展现一个很有爱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

(三)教学模式探究

不同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特性,材料的特性引起主题特性的感受,不同的材质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味和感觉也不一样。从媒材入手进行指导创作就是所谓的“因材施艺”,即由材料的属性联想到某物,顺应材料的特点创造出来。与绘画相比,手工涉及的材料要多一些,因此,从材料的特性出发进行创作较多地出现于手工当中。因材施艺包括“迁想状物”“借迹造型”“借形造像”等形式。“迁想随物”即根据眼前物体的色、形、质地联想其他的事物;“借迹造型”是按照偶然产生的墨迹色块或颜色的特点联想添画成为形象;而“借形造像”是依据材料的形状构思、塑造出形象。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的第一步是感受材料特性。在感受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应用多种感官,静静地、深入地体会材料的特性,将不同的材料做比较,感受其细微的差别。在充分感受之后,进入第二步,引导幼儿由材料的特性回忆、联想、想象有关的事物,可以提问幼儿,如“你看到这些材料有什么感觉呢?他们像你见过的什么东西?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用他们做什么呢?”等。教师事先要准备好材料,并确定材料的特性进行创作。在幼儿有了初步的构思之后,进入第三步,开始操作。这时,教师要把握这样一点,即幼儿此时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思。在操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做出一个形象的主体部分或有代表的部分,然后添加其他部分的细节,边构思,边制作,边修改,直到完成作品。总之,从媒材特性出发进行创作,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材料的敏感性和艺术沟通,既适合年龄小的幼儿,也适合年龄大一些的大班幼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