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家窑文化彩陶赏析课程优化

马家窑文化彩陶赏析课程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图案极富于变化,且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 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 年—前2000 年。彩陶网格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彩陶赏析课程优化

认知感悟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 1924 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发现遗址并进行了挖掘。从此,马家窑文化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马家窑文化产生于距今5700 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几种主要文化类型是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它历经了3000 多年的发展时期后走向衰落。到公元前的夏、商以后逐渐结束。它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一带,因1923 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图案极富于变化,且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故宫陶瓷馆藏)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高37 厘米,口径10 厘米。

罐口小,圆腹,腹侧安双环耳, 平底。 胎呈暗红色。 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 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来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 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 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彩陶水波纹钵,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高11 厘米,口径22.5 厘米,底径10 厘米。

钵圆唇外卷,束颈,口沿以下渐广,平底。 泥质红陶。口沿及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简单的水波纹。 马家窑类型陶器据科学测试, 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100—前2700 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通常选择在水边向南的台地上聚居,水波纹是他们日常所见河水的图案化表现。

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37.7 厘米,口径13.8 厘米,底径14 厘米。

壶唇口,直径,口部置两个堆成乳钉装饰,溜肩、鼓腹,腹中部对称置双系。 下腹陡收,平底。 以红、黑两种色彩描绘纹饰。里口用黑彩描绘弧形纹。颈部以黑彩描绘连弧纹两周。 肩、腹部主题纹饰用红、黑两彩描绘漩涡纹四组,漩涡纹内为菱形几何纹。 肩部粗弦线及漩涡连线,边缘饰细密的锯齿纹。 胎质细腻,表面打磨光滑。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2300 年。(www.xing528.com)

彩陶水波纹钵(故宫陶瓷馆藏)

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高42 厘米,口径13.1 厘米。

壶泥质红陶,口外移,唇薄,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双系。 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变形蛙纹。 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 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 年—前2000 年。

彩陶蛙纹壶(故宫陶瓷馆藏)

漩涡尖底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漩涡尖底瓶, 出土于甘肃省陇西吕家坪,瓶高25.5 厘米,是装水的容器,造型匀称,流畅,设计巧妙实用。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 汲水时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尖底可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 以防倾斜使水外溢。小口,搬动时水不易溢出。此瓶为红褐色, 周身绘有黑色的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中心为点,再画一组组弧线组成涡纹。 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彩陶网格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通高40 厘米,瑞典东方博物馆藏。

彩陶网格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