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品见人品及故事的介绍,

酒品见人品及故事的介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不一定酒品就是人品,但是从酒品一定看得出人品。(酒场上敢于直言,刚直不阿,秉性耿直,现实中也必定是刚直耿介之人。他拒绝饮皇上的酒,而且离席抗议,并以商纣王为例批评孙权,直说得孙权面有惭色而罢酒宴。孙权为吴国君王以后,大宴群臣,高兴之余走下台阶自行给大臣们敬酒。

酒品见人品及故事的介绍,

喝酒的态度、气质、品性,酒场的表现和为人处世,确实可以在酒场特定的率性、开放、不拘小节和不谨小慎微的氛围里显示出来;尤其是在酒精的刺激下,甚至平时隐藏得很深的人性深处的东西,也可能在酒场独特的环境中展露无遗。所以,不一定酒品就是人品,但是从酒品一定看得出人品。(酒场上敢于直言,刚直不阿,秉性耿直,现实中也必定是刚直耿介之人。)

三国时,一次孙权召集大臣们饮酒,“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4]酒场上敢于直言批评皇上,莫过于张昭了。他拒绝饮皇上的酒,而且离席抗议,并以商纣王为例批评孙权,直说得孙权面有惭色而罢酒宴。

三国时吴国的大司农刘基也是耿介之士。孙权为吴国君王以后,大宴群臣,高兴之余走下台阶自行给大臣们敬酒。虞翻装醉,倒在地上不能自持。孙权离开后,虞翻却又坐了起来。孙权见状大怒,拔出宝剑就要杀虞翻,侍座的大臣们没有不恐惧的,唯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进谏说:大王因为三杯酒之后就要诛杀无辜,虽然虞翻失礼有罪,但是天下人哪里知道?并且大王一向能以宽容之胸怀招贤纳众,所以能海内传名。假如今天一下就毁了你的英名,这可以吗?孙权还要为自己辩护,说曹操还杀了孔文举,我杀一个虞翻有何了不得!刘基说:曹孟德轻害士人的性命,天下人都非议他。大王你有仁有德,与尧舜比肩的人,哪里能与曹操比呢?孙权听了,怒气渐消,虞翻于是得以免死。“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5]

五代时,庄宗从魏州到德胜,与宾僚们在城楼饯别。酒宴后,群僚们都离席了,胡装留下给庄宗献诗三篇。“庄宗举大钟属装曰:‘员外能釂此乎?’装饮酒素少,略无难色,为之一举而釂,庄宗即解紫袍赐之”。[6]胡装本来不能喝酒,但是在庄宗所赐的大杯酒面前,没有为难,而是一饮而尽。胡装的忠诚踏实,获得了庄宗的赏识。同时代的张承业,也是一个耿介忠臣。庄宗花钱无度,张承业为朝廷管理国库,劝阻庄宗挥霍钱财,庄宗用酒灌张承业,张承业仍苦劝庄宗。“庄宗怒,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引庄宗衣,泣而言曰:‘仆荷先王遗顾,势为本朝诛汴贼,为王惜库物,斩承业首,死亦无愧于先王,今日请死!’阎宝解承业手,令退。承业诟宝,……挥拳踣之”。[7]张承业刚直之品性溢于言表,庄宗的酒灌不昏,剑吓不退,还诟骂和挥拳击打逆贼,真是一耿介忠臣。

酒场上的胸怀气度,往往是对有才能的人格外钟爱。爱才惜才之心胸,屡屡通过一杯热酒而表现出来。《史记》里有不少为引进人才或仰慕人才而饮酒的事例,《史记·魏公子列传第十七》记载,魏国隐士侯嬴,不为魏公子无忌的钱财所动,魏公子于是大设酒宴,亲自到侯嬴的门前迎接。侯生也不客气,衣服一撩上车就坐在魏公子的位置,魏公子却非常恭敬地牵着马绳。侯生又要魏公子牵着马车从集市上经过,并在大街上故意与他人南谈北谈,魏公子也毫不生气,脸色和蔼。“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终于被魏公子一片求才若渴之心打动,对公子说:“‘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8]后秦军围邯郸,欲灭赵,魏王畏惧秦国,不敢施救。魏公子听从侯生计谋,让如姬盗取兵符,并在侯生门徒朱亥的帮助下,掌控了军队,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魏公子无忌以酒礼贤下士,诚待人才,终于金石为开,侯嬴等人为他所用,立下奇功。

三国时的关羽被流矢射中,箭上有毒,必须要剖开伤口,刮去骨上的毒,才能使伤口痊愈。当时没有麻醉药之类,“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9]关羽刮骨疗伤,是英雄历史佳话,一面饮酒谈笑风生,一边血流盈盘,英雄气概千古可嘉。

有品性之人喝酒能自我节制,不酒醉乱性和失去节操。品行差的人喝酒往往无节制,酒后乱性或借酒发疯,有失节操。南朝时,曹景宗曾因酒醉后赋一绝韵而得到皇帝赏识。当时皇帝在华光殿饮酒赋诗,要沈约依韵赋诗,曹景宗自请赋诗,皇帝不允,因为皇帝知道曹景宗的才能不在文辞上。沈约赋诗已毕,唯有“竞病”二字一时做不出来。这时曹景宗酒已喝得差不多了,提笔便赋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句写完,满朝皆惊,曹景宗因此得以重用,但史书上说,曹景宗仅此一首绝唱,以后再无好诗。可是曹景宗品性不端,好女色贪享乐,性情躁动,喝酒以后更是乱了节操。曹景宗“为人嗜酒好乐,腊月于宅中,使人作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本以为戏,而部下多剽轻,因弄人妇女,夺人财货”。[10]喝了酒就和部下一起装神弄鬼,四处找酒喝,甚至奸人妇女,抢夺财物。更过分的是,与皇帝一起喝酒,酒喝多了在皇帝面前称下官,好在皇帝也是糊涂仙,一个哈哈了之。

南朝时的陈暄,本来也是自学成才,文才俊逸之人,但“尤嗜酒,无节操,遍历王公门,沉湎喧嚣,过差非度”。[11]喝了酒没有节操,王公门前到处喧闹,当然不招人喜欢。他的兄长非常担心他喝酒乱性,写信给友人何胥,希望何胥能讽劝他。陈暄知道了,给他哥写信说,我有这个爱好已经五十多年了,我又升不了官了,我不饮酒做什么?我以不饮酒为过,江咨议说得好:酒可千日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所以我口不离酒瓢,喝醉了不理政事,我已老了,你不要多说了!陈暄因为喝酒无节操,仕途上落魄而不得升迁,于是整天沉溺于酒中,发酒疯、说酒话,被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当作活宝玩弄。一次喝了酒,陈后主把火碳放在帽子里戴在陈暄的头上,眼看烧着头发了,陈暄哭着哀求,幸好正直的柳庄劝诫陈后主,救了陈暄。但是没过几天,陈暄抽风而死了。

北朝时的傅敬和,也是好酒而没有德行。在益州作刺史时,“聚敛无已,好酒嗜色,远近失望”。[12]后被萧衍围攻时,就投降了江南。后来回到北魏,任徐州刺史,也是因为酒喝醉了,被土匪偷袭,弃城逃走。后被解职,死于家中。夏侯道迁,家中富有,整天酒宴宾客,“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他的长子夬,继承了父亲的恶习,“夬性好酒,居丧不戚,醇醪肥鲜,不离于口”。[13]买酒买肉,耗费很大。父亲留下的财产、田园,很快就被他吃喝完了,弟妹们经常饥饿。这样的人上天都要惩罚他,一天,夬梦到父亲和征虏将军,并被将军鞭打,醒来没几天就心闷而死了。李会,曾做宣威将军,“会顽呆好酒”,成天沉溺于酒肉之中,而他的老婆很有姿色,不甘寂寞;李会沉溺于酒精,不理会他的老婆,他的老婆便与弟弟李机私通,被李会察觉。一次李会喝醉了酒,把他的老婆杀死了。

文化流长,现代人的酒品与人品也是值得称道的。著名画家范曾在《干一杯,再干一杯》[14]的文章里怀念他的大兄范恒,特别是范恒落难后,在苦难中与酒结缘和酒中的人品:

(范恒)他却永远的隐忍,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是深不可测的。他爱上了酒,而他囊橐萧瑟,只有饮劣质的零卖的酒。他读遍了马列主义的经典著述和有关匈奴的所有资料,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数十万言的《匈奴史》。他写了很多自谴自责、深自悔恨的诗。直到他得了癌症,才停止了饮酒,与酒告别的时候,他也快与生命告别了。当我从北方返里,拿着一瓶二锅头去见他时,他淡然苦笑说:“那就留作来世再喝吧。”话毕,汪然出涕,继之失声大哭。我的印象之中,从我少小时教我唱:“在胜利的九月,祖国,你从英勇斗争里解放……”他的面上永远平静而深沉,从来没有哭过,即使被“造反派”打得皮开肉绽,也从来不哼一声。十多年后,我去他简陋的墓前,洒下的是最好的茅台。然而,大兄生前从未尝过这样的好酒。今天,在所有的欢宴之上,我把酒之时,总是想到我的大兄,酒的甘美立刻带有了苦涩。

范恒即使在最苦闷的时候,与劣质酒为伴,也都在反省自身,没有怀疑过自己信仰的选择。忠诚与信仰的人品,为后人仰慕。

[1] 司马迁:《史记》,13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班固:《汉书》,26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www.xing528.com)

[3] 班固:《汉书》,3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 陈寿:《三国志》,28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5] 陈寿:《三国志》,30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6] 薛居正:《旧五代史》,15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 薛居正:《旧五代史》,16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8] 司马迁:《史记》,186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9] 陈寿:《三国志》,21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 李延寿:《南史》,23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1] 李延寿:《南史》,26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 魏收:《魏书》,29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3] 魏收:《魏书》,29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4] 李国文等:《将进酒梦如烟》,21页: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