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酒诰》,主要就是禁饮酒,他不是一概禁止饮酒,而是禁止饮酒失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饮。《酒诰》上说:“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罪。”这意思说,文王告诫子孙和大小官员,不可常常饮酒。而诸侯国的人,也只有在祭祀的时候可以饮酒,但不可醉酒乱德。《酒诰》重要的是禁止聚众饮酒:“群饮,汝勿佚。尽拘执以归于周,予其杀。”对于聚众饮酒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一律处以死刑。孔子没有主张禁酒,而是主张不能饮酒过量,饮酒不要乱了德行:“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史记·乐书第二》中说道:“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2]本来养猪造酒,并不是祸根。但是聚众饮酒就会酒醉生非,引发斗殴和诉讼,引发社会的不安定,所以酒会生祸。
秦统一中国后,害怕诸侯谋反,所以不准群集,更不准三人以上饮酒,只有朝廷大典,皇帝下令,全国老百姓才可以饮酒。汉文帝时,也禁止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后来,随着汉朝的休养生息,逐渐强大富足,禁酒宽松了。但是每遇到灾荒年景,粮食歉收,国家也要禁酒。如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顺帝汉安四年(公元143年)等,国家都因灾荒而颁布过禁酒令。(www.xing528.com)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都不禁酒。所以魏晋风度多与酒有关,文人墨客多以酒酣诗文而张扬个性。隋、唐、五代、宋、辽诸朝代也基本不禁酒。但遇到灾荒,也一度禁酒。如唐朝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和建中元年(780年)等也一度禁酒,都是因为灾荒而粮食歉收。元朝之初,也严厉禁酒。元世主忽必烈继位之初,考虑到统治中原的政治需要,而蒙古族是个马上的民族,酗酒是很厉害的,若不限制就不可能打下宋朝的江山。所以金朝在崛起的时期,都严禁饮酒。正隆五年(1160年),海陵王“禁朝官饮酒,犯者死。”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世宗下诏,若遇节日和祭天的日子才能饮酒,其他时间“并禁绝饮宴,亦不许赴会它所,恐防农工。虽闲月也不许痛饮,犯者抵罪。”为避免统治者们沉溺于酒色之中,而荒于朝政,所以忽必烈规定:“造酒者本身配役、财产、子女没官。”明清两代,大范围的禁酒没有了,也可以看出明代、清代相对稳定,农业生产也发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